作者:43楼编辑部 肖子
来源: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2月7日,陈意涵的大儿子小初,在自己的3岁生日会上,忍泪和爸爸妈妈一起“埋葬”了奶嘴。
当自己的奶嘴在眼前被剪破,一直强忍着不舍的孩子终于崩了……
在照片晒出后,很多妈妈表示不理解:可以埋葬,但为什么要剪破,太残忍!
陈意涵发文解释:这也是当初小初的承诺,也是一种成长的仪式。
现实中,关于安抚奶嘴的争议一直没有断过。
比如,陈yan希在餐厅就餐时,因为儿子哭闹,选择给他用安抚奶嘴。
不少粉丝看到后,表示质疑:
明星真的好爱用安抚奶嘴,图省事儿吧!
不止普通人,国外官媒《每日邮报》也曾批评贝克汉姆:
小七如果不改掉习惯的话,要么会口吃,要么会患上牙齿疾病。
面对指责,小贝不甘示弱,霸气回应:
“为人父母都知道,小孩子不舒服或发烧时,你会采取最能安抚他们的举动,大部分就是用奶嘴。
所以这些批评的人,在你对別人的孩子说长道短时,应该要三思,因为实际上,你没有资格批评我怎么当家长。”
确实,谁带娃,谁才知道其中的苦。特别是出门时,安抚奶嘴确实能防止宝宝爆炸,避免父母成为众人的焦点。
其实,安抚奶嘴不是洪水猛兽,当孩子哇哇大哭的时候,奶嘴不仅是孩子的安抚神器,也是妈妈的救命稻草。
可不少人也疑惑:
安抚奶嘴用了还要戒,为什么还要用?奶嘴又吸不出奶,不是吸了个寂寞?孩子一天天嘬那玩意儿,牙口肯定得变形!吸了奶嘴,以后都不认乳头了,奶都不好好喝了!”
这都是真的吗?这就让局长一一为你解答。
1
误区一
安抚奶嘴会让牙齿变形?
很冤枉!
孩子的牙齿,一般在6个月后开始生长。
不过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6个月的孩子可不再满足你的怀抱,他会开始频繁地探索外界,不再局限于奶嘴的世界。
再者,安抚奶嘴是由盲端的奶嘴和护盾,护盾可以通过反作用力缓解吮吸对牙齿和牙龈造成的影响。
所以,如果不是到了3岁还整天叼着奶嘴的话,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美国儿科牙科学会(AAPD)也建议:
幼儿在3岁之前停止“非营养性吮吸”,否则会容易引起孩子的牙齿咬合问题。
当出现“奶嘴牙”之后,需要尽快看牙医纠正。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误区二
吃了奶嘴,不爱吸奶?
安抚奶嘴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一般婴儿出生4周后,喝奶规律就已经建立。所以,母乳宝宝应该在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规律之后,再使用安抚奶嘴。
同时,建议在喂奶后,或者两次喂奶之间给宝宝用奶嘴。
其实,不要把人类幼崽想得太傻。根据我的经验,宝宝完全是可以区分奶嘴和乳头的,一个没奶,另一个有奶,当然很好区分。
误区三
用了奶嘴会得中耳炎?
并没有定论。
目前能认为,使用安抚奶嘴,会增加急性中耳炎的复发,但是不能说明会增加中耳炎的几率。
不要因为担心会有中耳炎,而不给健康宝宝使用安抚奶嘴。(儿科医生孔令凯,使用安抚奶嘴会导致80%孩子中耳炎?我教你看文献。 )
不过孩子在6月龄内发生中耳炎的几率小,6-12月龄会多些。所以大部分指南都建议孩子6月龄之后需要戒掉奶嘴。
2
安抚奶嘴的好处
1减少哭闹。
安抚奶嘴,最最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孩子的哭闹,让父母能喘口气。
吮吸,其实是宝宝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大约有 70%~90% 的宝宝,会自发的通过吮吸,来缓解疼痛以及生病带来的不舒服。
特别是一些奶粉喂养的宝宝,由于吮吸时间低于母乳宝宝,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可以用奶嘴来安抚。
还有一些肠绞痛的宝宝,哭得太频繁会容易导致肚脐凸出,形成脐疝。比如我家皮蛋,在2个月时也是因为肠绞痛哭得太多,导致肚脐凸出。
皮蛋当时的肚脐眼
2降低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的概率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安抚奶嘴可以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风险。即使睡着了不自觉吐出来,还是还是会习惯性地仰睡,所以依旧有效。
3比吮吸手指,更易戒断。
聪明的人类幼崽,不会只满足被动的吮吸。不吸奶嘴,他顺手就会吸手指。这样更容易让宝宝产生依赖,难以戒断。
图:自己做的
3
什么时候用,多大停?
有两家权威建议可以参考。
美国AAP的《0-5岁婴儿养育》明确指出:当孩子1岁的时候,建议停止使用安抚奶嘴。这时候,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率低,而且已经养成了不吃手的习惯。
不过,英国NHS建议是在9-12月龄戒除奶嘴。因为这段年龄的孩子正在牙牙学语,要是老叼着奶嘴的话,没办法模仿大人的发音。
综上,建议
出生4周后用
9个月-1岁,尝试戒除
1-2岁,最好能全部戒断
3岁以上,坚决不用
4
五大办法,让宝宝和奶嘴拜拜
一、在特殊的日子,举行“安抚奶嘴”欢送会。
“仪式感”往往是孩子行为戒断常采用的一种办法。
可以参考陈意涵的做法,在孩子的特定的生日会上,举行“埋葬奶嘴”的仪式。
注意先打好预防针,提前和孩子商量好和奶嘴说拜拜的时间。
生日会上,对孩子说“仙女教母要带叼叼去帮助其他小朋友啦!她会带一个新的玩具来陪伴你。”
这时候可以拿出新的安抚物作为礼物,比如:安抚巾、或者安抚抱枕。
二、逐渐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也是一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把戒掉奶嘴这一困难,分成小块来解决,小步走,逐个攻克。
减少奶嘴的使用时间:由多次逐渐变成少次,由长时间变成短时间,由白天黑夜都用换成晚上用。
空间上逐渐远离:整天手里揣着,再到放在小饭桌上,其次到高处,最后放到眼睛看不见的地方。
三、行为奖励法。
3岁以上的孩子,系统脱敏的同时,可以伴随行为奖励。(太小没用,听不懂规则。)
家里张贴一张“行为奖励表”,如果孩子不吸奶嘴,那么可以得到星星奖励。以每周为单位,一周攒够一定数量的星星,那么就可以换取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其他奖励。
像我们家皮蛋,就曾用过这个奖励表可以某宝搜索“行为奖励表”
比如以前一起床就要奶嘴,这次没有,或者,以前要吸上30min,现在只有20min(可以借助计时器计时,如果宝宝在闹铃响了以后,能拿掉奶嘴,那么可以给他奖励一颗星星。)
建议用这种计时器,时间很直观
注意!!
戒断的时候,亲子陪伴尤其重要,一定要多“疯玩”,转移他的注意力。
四、全方位“洗脑”,加强主动抛弃奶嘴的意愿。
要上述三个办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平时得对孩子多引导,告诉他们:
宝宝长大了,已经不需要奶嘴,我们可以把奶嘴送给更需要它的人。
比如,可以读绘本《妮娜的奶嘴》。
散步时、游泳时、上班时、结婚时都要吸奶嘴的妮娜,有一天把奶嘴留给了更需要它的大灰狼。
或者,带孩子去看刚出生的宝宝,告诉他:小宝宝哭得很可怜,他比你更需要奶嘴,我们可以考虑把奶嘴当成礼物送给他。
五、陪伴,是治愈一切问题行为的良药。
奶嘴依赖成瘾的真正原因是——孩子在奶嘴身上得到安抚。
当一个安抚物走了,就需要另外一个安抚物替补上,而“你”,便是最好的安抚物。
像谢楠就曾分享,有了小儿子吴老二后,老大吴所谓5岁的时候居然突然要吸奶嘴!
可是,离他上次吸奶嘴,已经过去3年零2个月了,甚至还自行退化成宝宝,模仿弟弟在地上爬行。
其实,一些孩子奶嘴“复吸”成瘾,也许是因为心理得不到关注。
所以会一直反复“退化”成宝宝,不愿意长大。
所以,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和陪伴,顺其自然。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他突然就长大了。
可是,咱也得避免过分宠溺。
像下面这位安徽亳州的妈妈,孩子已经5岁,身高1.2米,体重63斤。
可是依然把孩子当成小宝宝,不仅躺在怀里用奶嘴式奶瓶吸奶,还让孩子玩着手机游戏。
可是,却全然不知,这样的宠溺很可能会把孩子养废。
有时候,爱的尺度,也是孩子成长的高度。
所以,你get到了吗?
作者:43楼编辑部 肖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关注妈妈网育儿(ID:mmwyuer),500万妈妈都在看的母婴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转载请联系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本期编辑: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