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了小D数学落后的故事,我还录了个视频说这件事。

小D也刷到了,周末的时候和我说,妈妈,你视频里怎么不和他们说,我是暂时落后。落后的时候,心态比结果重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哇,这小孩竟然还学会了这样一句鸡汤。我顺着追问,要怎样的心态啊?

她和我说,一个班级有第一名就有最后一名的,我们不能只看排名,我们更要看,每个人有没有做到自己的最佳。

我真的特别同意。

一直和大家分享我们真实的故事,小D就是个特别普通的孩子,而能让我和先生保持相对不焦虑的心态,其实就是一直以来,我们区分了,什么“落后”我们需要担心,什么“落后”我们不需要。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看。

01

我不担心“落后”的结果

知道小D故事的朋友们都了解,小D从出生开始就是一直在被衡量,而且始终落后: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发展、认知......

小D当年的主任医师说过一句话:

你盯着她落后的成绩担心没有用,你该做的是,接受现状,知道这个孩子的起点在哪里,然后从这里开始帮助她去提高,每个孩子的起点和终点本就不同。

后来,小D的确都追赶上来了,而这段话也一直影响着我,让我改变了只看分数/结果的思维模式。

学前启蒙、幼小衔接包括上了小学以后,我的一大修炼就是,不去担心一切能被衡量项目的落后,这样反而能帮助我抓住问题的核心。

小D能从1数到10就是落后的,3岁多了还数不利索。当时就提醒自己,不用逼着死记硬背,而是去理解数数背后要培养的能力,那就是数感思维。

于是,我开始尽量多地帮助小D看到生活中的“数字”,吃水果吃零食都数出来;吃饭的时候数人头数餐具;玩游乐场数台阶。

这样的数数孩子没负担,但却把数数背后最关键的“一一对应”的概念不断在强化。

不再纠结“数数”这个结果,小D反而自然而然学会了数数,而且还能熟练地跳着数,从任何一个数字开始的正数倒数。

小D 5岁多不认识字,因为她并没有出现对文字的敏感。如果真要和同龄人比,那也是“落后”。

当时我又再次提醒自己,认字量是可衡量的项目,不要担心。那么认字背后真正的能力是什么呢?

可以理解字的含义,可以自主阅读,可以用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想明白后,哪怕小D暂时不认识字,但这些能力我们日常都能锻炼啊。

亲子阅读的时候,聊聊对于故事的理解,鼓励小D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她说的时候,我就写下来,让她看到“文字”的作用。

慢慢地,小D的认字敏感出现了,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她的认字很快。好多字她之前都听过,也理解,一下子就把“字长什么样”和“字是什么意思”融合了。

如今认字水平也追赶上来了,也能自主阅读了。

上了小学后,拼音也好,写字端正也好等等,如果对比提前学的孩子的水平,小D都是落后的。

但通过我们的真实经历发现,这些都是技能,花点时间,只要孩子不排斥,慢慢练习,都是能够追赶上来的。

讲到这里,其实副标题并不完整。准确来说,我不担心可以衡量的结果的落后,我更加关心那些不能衡量的能力培养。

提到孩子落后,父母一边担心一边就评价,笨、粗心、懒、不爱读书等等。允许我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就是父母的“懒政”。

我们懒得去观察孩子,懒得去认识自己的孩子,懒得去学习如何给自己孩子评价打分。

我们压根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只能依赖外界评价体系。而这个世界那么大,唯一最方便的评价体系就是打分,让每个独立的个体变成“标准件”。

这样的打分体系有存在的意义,但这对于我们父母育儿只能是参考分数之一,而不是全部。

大喊担心孩子落后的朋友们,倒不如冷静想想,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思考,孩子到底哪里落后,需要什么帮助呢?

02

我担心“落后”的心态

当然,我有个极大的担心,那就是担心“落后”的心态,也就是小D面对“落后”这件事的心理。

很多人看到这里也许会说,我也担心这个啊,所以我才那么担心落后的结果啊。提前学,拼命鸡娃,那孩子一直成绩好,自然就有了心理优势啊。

当然,育儿很个人,我尊重每个家庭的选择。只不过,我从小D 3岁就深刻明白,我和她都是普通人。

我估计没有能力可以托住她,让她的生活永远“领先”而从不“落后”。

那我选择的是,在我还能陪伴的时候,从小让她从这些暂时落后的小事里,去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

什么是落后的心态呢?

具体表现为出现极端自我评价:我是失败者,我就是永远学不会了;行为上消极:摆烂躺平,不愿努力。

那么我们要怎么干预呢?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

这种心态其实是失去自我价值感,而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他们的很大价值感来源就是父母。

很多父母也许从不吼打孩子,但他们比孩子还无法接受失败。

每次孩子的落后,他们的脸色、肢体语言都已经和孩子说明了一切:我只有很优秀,父母才会爱我。落后是不被允许的。哪怕他们言语鼓励,但所有的话语都在暗示,下次一定不能落后。

长期处于这样思维模式的家庭中,那么这个孩子就自己困在了“不能失败”的束缚中。

所以,我们要做“托得住”父母,可以托得住孩子的最差结果,并且愿意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面对孩子的落后,可以告诉孩子,有人的地方就有排名,排名不能定义我们这个人。但如果我们想提高,那就告诉自己,这是暂时做不到,我可以努力试试看去提高。

家里不要只为成功兴高采烈,尝试去庆祝失败,庆祝孩子哪怕没做到但努力的过程。我们家最特别的“传统”,是给女儿庆祝失败

父母也要多和孩子“示弱”,告诉孩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哪怕不是“样样第一”,我们也能是最爱的彼此。

最后,也要引导孩子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你开心吗?你舒服吗?你为自己自豪吗?

慢慢我们都发现,原来得了第一也不一定开心;有时候输了反而很自豪。价值多元了,心态也就好了。

一个具备良好心态的孩子,又有什么竞争可以“打败”他呢?

03

不要过早培养竞争意识

我们对孩子落后的焦虑,其实本质上就是“竞争意识”,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处处都是竞争。

但我却认为,过早地把成人世界的竞争意识引入孩子世界,反而剥夺了孩子的竞争力。

前几天看《十三邀》,许知远对谈黄灯。

当时节目里有一段话让我触目惊心,二本的孩子对黄老师说,都说源头活水,但我们这些不够优秀的人,被分流了,就是“工业废水”。

我的天哪,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进入了二本就如此评价自己。

这些年,高考结束后总会有新闻说,孩子因为成绩不利自杀。还有一些孩子低年级开始就有了自我评价说,我是烂泥,我是loser。

所以,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失利、一次里程碑没达到,一次和“别人家孩子”比较落后而担心。

我们真正要担心的是,有没有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培养美好的品质和能力,让他们能拥有面对社会、面对落后、面对自我评价的能力和勇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