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我们常说,“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其实有时候并不是这样。

有时候,付出得多,反而不落好,不仅身边人不感恩,甚至还嫌弃。


(资料图)

有位朋友告诉我,她决定让婆婆回老家,自己辞职在家带娃。我知道她刚买了房子,经济上比较紧张,就问她为什么这样做。让婆婆帮忙带娃,自己上班挣钱不好吗,家里负担也轻些。

她摇头,说她实在受不了婆婆了。

我问原因,是因为她不好好带娃吗?

朋友说,正相反,她带娃十分尽责,简直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但是坏就坏在一张嘴上。

她婆婆嘴上总挂着“为了一家人,我……你们一点都不感恩,真是白眼狼”。

谁愿意被这么说呀?每次婆婆一开口,家里就是低气压。

坚持了一年多,她实在受不了,干脆就让婆婆回去,也省得她总说自己牺牲太多了。

朋友婆婆的例子,其实可以给我们做宝妈的以借鉴。

“牺牲感”重的宝妈,最容易吃力不讨好

勤快的宝妈分两种,一种是自动自发式地勤快,她们本着对建设小家的热爱,对参与孩子成长的欣喜,来做家务、照看孩子,打理家庭。另一种被动式勤快的宝妈呢,则是出于“责任”或者想要当个“好妈妈”的心理,来照顾家庭。家务也干,只是心不甘情不愿,于是觉得做家务格外劳累;孩子也照看,但觉得自己为了孩子放弃了太多,总觉得自己为了这个家牺牲了很多。

有着“牺牲感”的宝妈,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受害者”的角色,而老公、孩子就是自己的“加害人”,因为是他们才让自己这么辛苦。

心里有了这些怨气,“牺牲感”重的宝妈在做事时就会不自觉地发牢骚埋怨,诉说自己为家庭付出的种种,抱怨家里人没有看到,不懂体谅自己。

谁也不愿意有负疚感,于是听到这些话的家人开始对这些话免疫,建立防御机制,要么面无表情,要么躲开。这在宝妈看来又是“不知感恩”的表现,于是会越发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牺牲感会越来越重。

我婶婶就是这样。做起活来特别狠,家里人劝她别干还非要干,直到累得直不起腰。女儿给买的新衣服她从来不穿,总是一年四季穿着旧的。给全家人做饭,新饭她不吃,总要吃上一顿留下来的剩饭剩菜。儿子儿媳一开始怎么劝阻都不听,后来只得由着她。

有亲戚来访看到她这样子,质疑全家人不好好对她,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为了这个家,她吃了什么苦,受了什么罪,巴拉巴拉。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

牺牲感,是一把控制自己和他人的“刀”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牺牲感重的人,是用自己的付出去绑架别人,换取别人的负疚感。“看好了,是你们欠我,可不是我欠你们”,这是他们心里的潜台词。

也有不少人,用自己的“牺牲”去换取对家里人的控制。这种情形在老一辈人那里最常见。

作为年轻宝妈一代,我们可以为家付出,但千万要警惕“牺牲感”。如果觉得过于劳累,那就给自己减负。房间可以不必一尘不染,累了就歇歇;孩子的学习也不必时时盯着,给他发挥的自由说不定能给你惊喜。

当你自己挣脱掉 “完美妈妈”“理想妻子”的束缚,你会发现,不仅你自己觉得自由了,家里的其他人也觉得轻松不少。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懂养育懂心理,也关注宝妈自我成长和家庭经营,力当妈妈们的贴心人。

欢迎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儿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