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网友提问:小学没给娃报培训班,成绩下降,自信减少,是不是做错了?

回复:教育应该抓好督导孩子成长进步的正餐:家庭、课堂,课外培训只是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甜点。当前,学校教育缩减教学内容本是好意,无奈家庭没有时间和能力补上学校教育减负留下的空挡,让课外培训钻了空子、抬高了家庭综合生育成本。


(相关资料图)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辅助未成年孩子学习成长的教育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

刚出生的人类婴儿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身躯、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不能独自抵御生存环境伤害、不知该如何与同伴进行分工协作......作为自然生命物质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人类孩子出生后必须通过不断模仿学习才能从长辈那里继承综合生存技能。当然,为了将业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传承下去,人类社会形成了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教育。那么,为什么说教育应该抓好督导孩子成长进步的正餐:家庭、课堂,课外培训只是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甜点呢?

教育的正餐:学校课堂

家庭是现代人类社会最基础的细胞组织,每个现代人类的孩子都降生在特定的家庭。家庭是所有现代人类孩子学习成长旅程中最核心的后勤补给站,家长是孩子生命旅程中的第一任和唯一的终身成长导师,孩子成长发育的生理基因源自父母、孩子生活成长过程中的综合物资由父母提供、孩子日常生活行为由父母规范、孩子对社会生活事务的是非对错判别以父母为榜样......父母是每个孩子人生旅程的起点,每个孩子都以父母的臂膀为基础继续成长。

学校是现代人类社会培育人才的摇篮,它受国家和民族委托传承本国和本民族优质社会文明成果、同时辅助家庭生养孩子+为社会和谐繁荣发展培养人才。语言文字学、数学、物理、地理、化学、自然、政治、历史、医学、艺术、体育、信息通讯......现代学校教育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类已知社会文明形态。幼儿园3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3年以上,现代文明社会孩子们有一半的童年时光在学校里度过。

服务费数百元/小时,从经济成本看,课外培训服务不存在全民适用性;非学校授课时间送去加个餐,从教育系统完整性看,课外培训不具备“国民”待遇;家庭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情况下点份外卖,从人口繁育角度看,没有家长乐意像杜鹃那样寄养自家孩子。据此,校外培训辅导并不具备辅助孩子们学习成长的通用性系统性,现代人类社会中,几乎没有孩子的学习成长可以完全依赖课外培训。因为,课外培训的真实目标是为了赚钱,并不会以辅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成长为己任。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孩子才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大的驽马群体,行走&讲话要学、吃饭&穿衣要学、为人&处事要学、遵纪&守法要学、劳动&创造要学......一时半会儿&一次培训也不能让孩子们取得“立竿见影”的成长进步。第十个包子:假设某人到包子铺吃包子,吃到第十个的时候发现饱了。那么,他前面吃的九个包子是不是都白吃了呢?他直接吃第十个包子是不是同样可以吃饱呢?所以,教育应该抓好督导孩子成长进步的正餐:家庭、课堂,课外培训只是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甜点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