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22年,国航,东航和南航累计亏损超千亿,相当于每天亏损各1亿。其中,中国国航亏损386.19亿,中国东航亏损373.86亿,南方航空亏损326.82亿。
更多航司资不抵债
(相关资料图)
据测算,疫情三年,国航累计亏损近700亿元,东航累计亏损超过600亿元,南航累计亏损近600亿元,三大航均亏掉了疫情前十年甚至更久的利润。
而在年初的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民航全行业亏损达到2160亿元,超过前两年亏损额的合计,并且有8家航空公司已经资不抵债。
在三大航陆续披露的年报中,部分资不抵债的航空公司也浮出水面。
中国国航的年报中透露,旗下的子公司山东航空和深圳航空已经资不抵债。
其中山东航空去年亏损69.0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124.93%;深圳航空去年亏损111.27亿,资产负债率达到113.64%。
值得注意的是,在B股上市的山航航空,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戴上了*ST的帽子,由于2022年的净资产依然没能转正,*ST山航B将面临退市。而国航则在近日通过增资*ST山航B的母公司山航集团,获得了后者的控股权。
东航的年报中则透露,旗下的子公司上海航空和东航江苏已经资不抵债。
其中上海航空去年亏损44.7亿,资产负债率108%;东航江苏去年亏损30.41亿,资产负债率115.06%。
南航的年报中透露,旗下的子公司重庆航空,汕头航空和珠海航空已经资不抵债。
其中重庆航空去年亏损14.57亿,资产负债率147.38%;汕头航空去年亏损6.88亿,资产负债率169.71%;珠海航空去年亏损6.76亿,资产负债率173.35%。
今年能否扭亏
对于已经到来的2023年,民航局在年初的工作会上制定的目标是:力争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7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17万吨,总体恢复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力争实现盈亏平衡。
记者独家了解到,并不是所有国内航司都对今年的扭亏充满信心。比如国航在其内部年度工作会上制定的2023年经营目标,是“全力以赴减亏控亏”,并指出即便在市场完全恢复后,消化亏损,偿还债务也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东航的经营目标是要“打效益翻身仗”,并预计今年的客运市场将呈现“前低后高,前慢后快”的走势。
南航则是“今年力争实现扭亏”,并提到“把握好运价,是今年能否扭亏的关键”。
事实上,目前国际油价下滑的趋势,对燃油成本为第一大成本支出的航空公司来说,将有利于业绩的好转,不过,多位行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决定今年航空公司是否能够扭亏为盈的重要因素,是国际航线的恢复程度。
目前,国内的航班量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但国际航班量却只恢复到疫情前的两成左右,这就意味着,大量本该飞国际航线的飞机,依然要在国内“内卷”,运力的局部过剩也在拉低航司的整体收益,不少航司在1月份春运旺季的刺激下盈利后,如今又重回亏损。
对于国际航班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告诉记者,一方面是由于国外不少机场的保障能力限制,三年的疫情令机场工作人员流失严重,重新招募培训都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各国的航权谈判审批也需要时间,航班的增加并不是航空公司自己说了算。
“疫情前我们的国际占比在40%左右,现在国际航班恢复的速度相比国内还是慢一些,但我对今年扭亏还是很有信心。”王煜对记者表示。
吉祥航空董事长王均金则预计,国际航线的恢复会在暑运期间达到高峰,而吉祥航空今年也有信心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