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之际,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策划推出《我的强军答卷》全媒体报道,采访来自南部战区陆军、南部战区海军、南部战区空军的优秀个人,讲述他们在钻研打仗、联战联训、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及感人事迹,展现人民军队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开创部队全面建设和备战打仗工作新局面的故事。敬请垂注。

实弹演练。李彬 李永齐 摄

合成营营长何永琦:摸爬滚打 磨砺军人血性


(资料图片)

2008年汶川地震时,何永琦正在读高三,因为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解放军抢险救灾的画面,萌生了当兵入伍的想法。高考毕业后,何永琦以高分考入国防科大。

分配到部队后,一路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务,何永琦成长为第74集团军某旅合成营营长,在他眼里,实战是检验一切的标准,“能打仗、打胜仗”就是带兵转型的终极目标。

历经锻炼一路成长

何永琦不认为自己是“学霸”,只说自己是运气好。在国防科大,何永琦就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因为它是学校最好的一个专业”。

毕业之后,他被分到基层部队。从学生到军人,身份的转变让何永琦明白,遭遇困难,只能面对,不能逃避。

有时候,困难也来自于所处环境的变化。2017年6月,何永琦所在旅移防到南粤大地,气候和新旧训练场地的差异,给最初的体能训练带来了一些挫折。

“原来四五点可以正常组织跑步,但刚来时很多人不适应”,何永琦回忆,陌生的地形、炎热的天气都是当时移防时需要克服的困难。

如今,何永琦已经在粤驻守了6年多,早就适应了气候、熟悉了地形。

岗位变化,目标不变,作为刚刚上任合成营营长,何永琦说,无论在哪里,瞄准的都是一个方向——打赢。

扛着红旗进岭南 进了岭南扛红旗

担任合成营营长,压力不能避免。何永琦所在营队是一个1951年被西北野战军授予战斗模范营称号的红军营,下面有六个连队,其中就包括闻名全军的“硬骨头六连”。

“硬骨头六连”于1939年3月组建,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161次战役战斗,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等一大批战斗英雄。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2020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17年6月,“硬骨头六连”从驻守了40多年的杭州移防到岭南,六连官兵到新营区就进入了训练状态。半年后,在“岭南尖兵—2018”军事比武中,首次参赛的六连一举夺魁。

在比赛中,二级上士唐雄体力耗尽,但仍用牙齿咬着枪往前爬,嘴角磨出鲜血;下士徐明明额头划伤三厘米的伤口后,缝了七针后仍坚持比赛……对这次比武,何永琦至今印象深刻。

何永琦觉得,正是这种“硬骨头”精神,最终让六连取得了两个单项第一和综合第一的优异成绩。他也觉得,这种顽强的战斗意志需要传承。

实际上,自改革移防以来,该营官兵不断学习发扬硬骨头精神,从战争时期走向新时代强军征程中不断感悟精神传承。

“我们的口号是‘扛着红旗进岭南,进了岭南扛红旗’”,何永琦有压力也有信心,他对全营的训练计划有想法、有规划、有目标。

始终以实战化训练为牵引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来不得半点漂浮和虚假”,何永琦说,当前实战化练兵氛围越发浓厚,全营官兵从实战需要出发,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坚持训练场就是战场,训练就是战斗的理念。

这样的理念,就体现在生活和训练的种种细节里。“硬骨头六连”至今仍沿袭着上世纪60年代的传统,让上铺鞋头朝内、下铺鞋头朝外,“就是为了保证一声令下能即刻出动”。

所有的科目也都以实战化训练为牵引,用套餐式战斗单元式的模式组织训练,把体能、技能、战术以及心理应激能力都纳入“一条龙”的训练与考核。

训练环境的构设也立足最大限度模拟实战,采取制造声响、烟幕、干扰等随机、便捷、有效的手段,让官兵身临战场感受实战,强化官兵的战场感知和实战意识。

在演习考核中,该营就紧贴战场环境和作战对手,主动向上级申请在复杂海域完成远距离直航,在陌生海域与恶劣环境进行实弹射击。“为锤炼过硬的打赢本领,在训练标准上始终坚持高于大纲、严于大纲。”何永琦说。

“领兵打仗才是真能力,能打胜仗才是真本事”,何永琦说,在未来的强军征程中,要不断发扬硬骨头精神,突出打好军事训练基础,抓好骨干带兵能力,强化军官指挥素养,不断提高谋划打仗、指挥打仗、带兵打仗的能力,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大连舰政委李维:指挥战舰 筑梦碧海蓝天

一米七多的个头,皮肤黝黑,眼神坚毅,动作干练,这是海军大连舰政委李维给人的第一印象。在李维眼里,战场上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就是无声的命令,做好政治工作亦是如此,要靠个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落点向演兵场聚焦、向海战场延伸,才能牵住战斗力建设‘牛鼻子’。”李维说。

引领胜战新航迹

舰艇航行到哪里,政治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李维每天都要在全舰的主要舱室和部位转一圈。在舰上,每天不遇到李维七八次,这一天就是不完整的。

作为政治指挥员,李维带头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主炮对海射击,在控制室能看到他的身影;搜潜训练,在听音员室能看到他的身影;舰艇高速航行,在驾驶室能看到他的身影。

如何做到一艘舰、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支长期高度戒备的部队怎样不断提振打赢信心?这两个问题,是李维刚任政委时对自己提出的。

每次组织政治教育前,李维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力求让自己的授课充满“信息量”。一次海上执行任务中,李维组织形势战备教育课,他一一列举出任务海域附近的外军舰机位置、数量,分析外军企图、表明我军决心,专业程度让不少军事干部竖起大拇指。

政工、军事双过硬

2019年春,时任运城舰政委的李维做了三件事:建设洗衣房和烘干室、清理被杂物占据的图书室、整修理发室。运城舰长年处于全时戒备状态,战备任务重、航程远,曾单舰年内连续出海338天。舰上生活保障工作的质量对官兵战斗力建设尤为重要。

几件“抓人心”的小事,让官兵感到这位政委“干实事、不折腾”,李维还通过座谈等方式问计官兵,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全舰内部关系十分密切、战斗热情持续高涨。

调整改革后,舰艇政委有了指挥席位和新的职责使命,这对李维来说是新的挑战。他自觉走上战位练指挥、练谋略,争当打仗的行家里手。深夜,在战舰会议室,李维挑灯夜战,主炮控制室、听音员室、副炮控制室等战位,都有他的身影。

2019年,舰艇政治主官预选对象开始实施全训考核内容。经过涵盖军事、政治、后装、管理等内容的严格考核,李维成为支队首名全训合格的舰艇政委。

2020年1月,担任运城舰政委的李维随舰赴巴基斯坦参加中巴海上联演,我方翻译将李维和舰长同时作为指挥员介绍给巴方官兵。对此,李维形象地解释道:“这好比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在大脑中枢统一指挥下,两根筷子共同用劲才能更好地夹取食物,比使用单个叉子也许更有优势。”

在接下来的4天演练中,面对多种特情,李维和舰长根据获取的战场信息研判态势,高效协同指挥兵力行动,让巴方人员对中国军队“双指挥员”制有了直观感受。

让万里航程成为生动课堂

长时间独立在外执行战备任务,官兵海上娱乐活动较少。为了充实官兵的精神生活,李维发动在全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贯穿执行任务全过程,这对密切战友关系、火热战舰氛围、激发战斗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家心里有什么困惑,工作上有什么困难,生活上有什么需求都可以随时讲、当面讲。”李维时刻把官兵装在心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跟进到急需的环节、战位和人员。漫漫航程,成为全体官兵践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争当“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生动课堂。

李维说,作为一名基层政治主官,既要从自身做起,强化军事素质、指挥素质,真正履行好指挥员职责,更要立足长远,抓紧把新生代政治干部培养成合格指挥员的接班人。

“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意识,以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确保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他深感使命如山,盼望着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金飞镖”飞行员刘强:加力奋飞 搏击万里长空

下部队11年,刘强最大的感受是“随时处于练兵备战的紧迫感中”。他所在的单位是空军首批整建制列装国产三代战机的部队,曾出色完成珠海航展、国庆60周年阅兵、建军90周年阅兵等多项重大任务。

参加大项任务次数增多,经验越来越丰富,刘强一路成长。身处一线作战部队,他也深刻感受到,时代催征,唯勇担使命者胜,他将加力奋飞,刻画矢志强军的新航迹。

单位曾创下多个首次

2008年,从院校毕业后,刘强分配到部队。刚下部队那几年,刘强没有在0时前休息过,除了训练就是学习。和他一样,单位飞行员都铆在训练一线,通宵达旦钻研理论、研究装备以及熟悉性能,提升技战术水平。

刘强所在的单位被誉为“云岭红鹰”,是空军首批整建制列装国产三代战机的部队。2011年,空军首次在百余名尖子飞行员间展开三代机空战比武,他们在比赛中一举夺得3顶“金头盔”。

这些年,他们曾研究创新了一大批新训法、新战法,填补了该型战机作战训练领域的多项空白,也出色完成珠海航展、国庆60周年阅兵、建军90周年阅兵、中外联训等多项重大任务。

“红鹰”战机在演训场和重大行动任务中表演亮眼,也在一次次对外活动中进入人们视野。

经过多次大项任务的历练,刘强从一名普通飞行员成长为中队长、大队长,再到单位副旅长。在强军途上,作为参与见证者的刘强,乘着时代的长风,奋飞在迈向世界一流的航程中。

深钻细研夺得“金飞镖”

在刘强眼中,自己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抗压。每年演训任务的难度不断增加,遂行使命任务能力的要求更高,每逢大项任务来临时,刘强都能感受到伴随而来的紧张感。

去年,面对来自全空军的尖刀部队和精英选手,刘强以满分成绩一举夺得“金飞镖”,这是空军突防突击考核最高荣誉。

他说,为了实现最大毁伤效果,在没有数据提供支撑的情况下,团队一点一点摸索研究,一起攻关深钻细研,把不同条件、不同目标的材质拿出来对比,研究目标的强度、结构的强度。

“比如攻击一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物的结构如何,什么样的进入角度,如何用最少的弹药达到最大的效果,都需要考虑。”刘强说,精益求精,才能精准命中达到预期效果。比武当日,刘强与单位飞行员沉着应对,弹药精准命中并摧毁靶标。

刘强说,这检验了飞行员在实战环境下的突防突击能力和作战水平,也在贴近实战的训练中提升了打赢本领。

“我们有一句话,现在常挂在嘴边:‘战训一致’,就是训练跟作战必须保持一致。”为了把实战融入到训练的每一个阶段,他们奔着实战去研究,奔着实战去训练,最后奔着实战去总结讲评,找出训练过程中的不足复盘。

打造“尖刀力量”

从荆楚大地到云贵高原,单位曾数次移防、数次换装,全旅官兵始终以“搏击长空心向党、飞行万里不迷航”的实际行动迎接每一次任务。

这些年,战机越飞越远,航迹拓展的同时,刘强也深感,背后是时代催征的紧迫感。

未来空战是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的多兵种联合作战,新时代的空天战场,要求的是信息化条件下强化联战联训联胜的能力。

“装备高速更新迭代,科技含量呈指数增长,催促我们投入到新一轮的练兵备战当中去。”刘强说。每当有新飞行员到单位,都需要尽快适应这种“快节奏”生活,因为需要掌握和储备的知识非常多。不仅要提升专业技能,还要学习其他的军兵种知识。

随着认识不断深入,他们与其他军兵种开展常态化联合训练,蹚开空地、空海一体对抗,跨战区、跨兵种联演联训新路子。

一次次实战检验,一次次精钻细磨……如今,每执行完一次联合训练任务,刘强对“体系”的认识也更进一步。如何在“联合”中突出歼击航空兵的运用,如何把每一名飞行员打造成“尖刀力量”,融入体系作战中,都是他思考的重点。“我们将不断创新战法与作战概念,用打赢的实际行动矢志强军!”刘强说。

南方日报记者 曹嫒嫒 张晋

通讯员 夏宇 高思义 李永齐 陈麒帆

图 王国云 南方日报记者 吴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