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参与抢购的市民表示,抢盐原因主要有三个:谣传碘盐可防辐射、担心核泄漏污染了海盐,以及受其他人情绪带动,本身也不知道为何抢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次抢盐潮中,人们主要担忧和哄抢的是海盐。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

不同产地、形态、成分的食盐风味上可能存在差异,但从营养角度来说,这些微弱差异并不会带来生理方面的健康影响。

盐,这一最常用也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现在似乎变成了“稀缺品”。

“走在路上,可以看到很多人尤其是老人家提着二三十包盐。”生活在福建厦门的支先生感叹道。尽管家里已囤了一些盐,支先生的母亲还是心中不安,又到商店抢了10包盐。

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消息影响,像支先生母亲这样因为不安而囤盐的人不在少数,抢盐潮不断蔓延。

百度指数显示,以“盐”为关键词,2023年8月24日搜索指数为69682,而前一日仅有4016,近30天同比上涨40014%。同日,“国内多地市民抢盐”等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8月24日晚间,上海、江苏、福建等地的盒马、山姆、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线上渠道的食用盐均显示缺货,部分线下商超也已售罄或进行限购。8月25日上午,淘宝、京东平台的食盐可以购买,但显示“预售,付款内30天内发货”。

中盐集团8月24日晚间在微信公众号发表声明称,近期部分区域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电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时缺货现象,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

同时,部分食盐产品的价格出现上涨,拼多多平台销售的一款“海湾食盐”现价110元,而6月25日则不到67元。海南、广东、江西、广西等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发布关于规范食用盐市场价格行为的通告,告诫盐业各经营者,要求稳定市场价格秩序。

多个线上商超的食盐均显示无货状态。(网页截图/图)

1

一小时抢光100箱盐

抢购食盐的速度惊人。浙江金华经营副食品批发的胡店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日常他们会储备两三百件食用盐库存,规格是一包350g,一件有50包,往往要一两个月才能卖完。然而,8月24日下午五点左右,店内库存就已经全部售空。

胡店长表示,这次主要抢购的也是海盐。“最多的顾客一次性买了两三件吧,按一般的家庭使用量,一件能吃一年半到两年了。”

更为夸张的是,100箱矿盐只用一个小时就抢光了。浙江台州一家调料店的店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来的人都一箱箱地抢,不讲价,(我们)都搬得胳膊疼”。

抢购热潮之下,也有不少人的正常购盐需求受到影响。福建福州的王女士本因家中的盐用光购盐,结果却被迫加入抢购潮。“有些盐巴都撒在地上了,(抢盐)那时候我整个人跪在撒了盐巴的地方。”

受此影响,A股市场盐业走强。8月23日,江盐集团涨停,雪天盐业涨超9%、中盐化工收涨6.71%。

不仅在中国,韩国也掀起囤盐潮。据路透社,近几个月,部分韩国超市的食盐也陷入缺货状态,抢购潮导致韩国6月食盐价格较两个月前上涨了近27%。

网络上也有人质疑,2011年囤的几十斤盐到现在还没吃完,结果又开始囤盐。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造成核泄漏,中国不少城市也曾出现抢盐潮。

2

为何抢购

多位参与抢购的市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抢盐原因主要有三个:谣传碘盐可防辐射、担心核泄漏污染了海盐,以及受其他人情绪带动,本身也不知道为何抢盐。

这次抢盐潮中,人们主要担忧和哄抢的是海盐。海盐是食用盐的一种,是将海水引入盐田,经过日晒、蒸发、结晶而成。资料显示,我国东南沿海、天津、海南地区的食用盐以海盐为主。

广东盐业在8月24日公开回应称,已对广东省主要海盐生产工区的海域海水及生态海盐进行了α、β放射性项目的第三方送样检测,结果显示目前的广东海盐是安全的。

除海盐外,食用盐还包括井矿盐、湖盐等。中盐集团在微信公众号里介绍,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水影响。

在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1月更新的辐射和核突发事件关键药物清单中,稳定碘可以用于防止或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根据其在2017年发布的《碘甲状腺阻滞 — 规划和应对放射性和核突发事件指南》,成人(大于12岁)“稳定碘”单次剂量为100毫克。

对此,中国科学院网站解释,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30毫克/千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的摄入极限。因此,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而把碘酒涂抹在甲状腺部位预防放射性碘等措施也是不科学的。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营养师顾中一此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海盐、湖盐、井盐、岩盐只是来源不同,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一般都需日晒结晶、粉碎洗涤加工步骤。不同产地、形态、成分的食盐风味上可能存在差异,但从营养角度来说,这些微弱差异并不会带来生理方面的健康影响。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g,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一直以来,高血压是中国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中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就是钠摄入过多。除食盐外,食物中许多常见调味品都含有盐,例如鸡精、酱油、豆瓣酱、辣椒酱等。

文: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李嘉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