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饭圈式追星”应远离运动员
“希望我的球迷们热爱乒乓球运动、支持中国乒乓球队,把对运动员的欣赏放在赛场上”“希望大家从竞技体育中收获积极乐观的心态,远离饭圈的戾气”……这是乒乓球国手樊振东写在社交媒体上的心声。
短短几百字的贴文里,樊振东用了“不和谐”“有害无益”“深度不适”“饭圈陋习”等态度鲜明的言辞,其对饭圈文化“入侵”体育圈的困扰、担忧和不适清晰可见。
为什么“饭圈式追星”不适合用在运动员身上?实际上,这两个圈层的底层逻辑大相径庭。“饭圈”的“考核标准”通常是“以人气论英雄”,偶像本人的“咖位”“风评”决定了他(她)能得到什么样的资源。相应地,粉丝需要为偶像刷数据、应援、购买产品、拍摄行程图,以维持偶像的公共曝光度和知名度。可以说,粉丝是支撑偶像地位的“底座”。但竞技体育则是“以实力论英雄”,运动员需要的不是频繁的社会曝光,而是不受干扰的训练环境;需要提升的不是粉丝数量,而是自身的竞技水平。
可是,不少粉丝却把“饭圈”的追星模式“搬”到了体育圈。前有游泳选手汪顺在机场被粉丝强行戴帽子,后有樊振东一次次被粉丝追逐、偷拍、跟踪。这些行为不仅让埋头苦练的运动员惶恐不适,也扰乱了公共秩序,使运动员陷入尴尬的舆论境地。看得见的“干扰”不少,“看不见”的压力也随之而来。风靡“饭圈”的控评思维:不允许批评偶像的观点出现,让部分粉丝容易“神化”运动员。这种粉丝滤镜下对成败的片面看待,对于运动员而言反倒是种精神“枷锁”。正如樊振东贴文里所写,运动员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职业生涯有高峰也会有低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种美好希冀,但不应是“只有一种结局”的“结局”。
客观来说,粉丝和运动员本应是互相成就的关系。运动员严于律己,奋勇争先,吃苦耐劳、执着逐梦,这些优良品质对于粉丝而言是鼓励,更是示范,在“偶像光环”的加持下更容易对粉丝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也需要公众的关注和鼓励。体育不是独角戏,有懂得欣赏体育之美的粉丝与运动员同悲同喜同生长,这份珍贵陪伴能让运动员心怀温暖、脚步坚定。
所幸,以樊振东为代表的运动员们作出了良性示范,及时给这股“饭圈风气”踩下“刹车”。作为体育圈“顶流”,他们的发声对粉丝无疑是有积极引导作用的。
爱一朵花,最好的方式就是陪它绽放。作为追星行为的主体,粉丝本人也应端正三观,赛场边为运动员呐喊欢呼,生活中与运动员保持距离,将喜爱与支持化作对自身的督促和激励。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欣赏到花开的盛景。(刘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