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指的是什么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贬值,会压制居民的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比如,在通货膨胀之前,居民10元可以买一斤猪肉,而在通货膨胀之后,居民15元只能买一斤猪肉。
同时,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这主要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物价普遍上涨,相对而言,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导致欠债的实际价值减少。比如,在通货膨胀之前小李向小王借100元,当时100元能购买某商品2件,而在通货膨胀之后,100元只能购买该商品1件,导致小李欠债的实际价值减少,债务负担减轻。
当社会商品总量不变,货币量超发,这时候商品价格就会增长,从而形成通货膨胀。不过并不是说通货膨胀就一定就会危害社会经济,我们把通货膨胀分为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一:温和的通货膨胀对于社会经济有促进作用
温和的通货膨胀对于社会经济是有促进作用的(有助于刺激消费),而且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可控的,而且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二:恶性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有抑制作用
恶性的通货膨胀对社会有抑制作用,首先造成的就是货币贬值,资金外流,然后就是失业率增长,甚至能造成突发性商品抢购、银行挤兑等现象,正常生产经营已经难以继续。
总体来说温和的通货膨胀对于经济是有正面意义的,促进就业,对财富进行再分配等,而恶性的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具有抑制作用,使资金外流,失业率升高等社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