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谨防近视防控背后的“智商税”

当前,近视防控机构生意火爆,但不少家长吐槽被“套路”。部分商家通过渲染“近视焦虑”、虚假广告宣传等兜售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不菲,效果存疑,有的还有危害健康的风险。(3月16日《北京晚报》)

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出现近视问题。偏偏现在的孩子由于学业负担重,使用各种电子产品频率过高、时间过长等问题,很容易就出现近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机构宣称使用他们的高端仪器或治疗方法,可以对孩子近视带来防控作用,甚至说可以治疗近视,降低近视的程度,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愿意一试。

结果这一试,钱花了,时间花了,最后却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尤其是一些近视防控机构,先是通过各种宣传,洗脑,在家长面前营造一种“近视焦虑”,让家长认为孩子的近视问题如果不尽快得到控制和治疗,未来的大好前途将毁于一旦,吓得家长匆忙下单。这时候,近视防控机构天价“疗程费”,就会狠狠地咬家长一口。

而当家长觉得治疗没有效果,讨要说法的时候,反而会被倒打一耙,认为是家长或孩子没有配合机构好好进行防控治疗,要想退钱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家长才知道到自己可能被人忽悠了,但是也晚了,这样的近视防控机构,本来也没有指望能够有回头客,他们做的就是一锤子买卖。收割完这一茬韭菜,他们又去寻找新的一茬韭菜。

家长们需要明白的是,目前近视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近视形成因素主要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因此防控主要围绕这两大点进行科普宣教,比如优生优育,每天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照明环境、合理饮食、睡眠充足等。反倒是这些不花钱的方式方法,对近视防控最有价值和意义。如果有人向你吹嘘什么玄而又玄的科技术语,做出什么治愈率有多高的承诺,那么八成都是在忽悠人,最好是提高警惕,敬而远之。

对于社会上一些近视防控机构忽悠广大家长,拼命收割家长“智商税”的做法,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畅通举报渠道,促进近视防控市场规范发展,保障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苑广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