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
网红泡面桶被炒至1999元:警惕被建构的消费主义陷阱
日前,深圳最大的山姆旗舰店(前海店)开业,限量售卖一款名为“合味道泡面桶”的商品。该网红巨型泡面桶一天仅限50个购买名额,首天开售15分钟即卖完。在二手平台上,此泡面桶甚至被炒至1999元。(7月2日 每日经济新闻)
据悉,该“合味道泡面桶”是前海山姆店独家特供商品,内部一共有3层,含24个小桶装泡面。除去外包装设计较为新颖,为加大型且印有“限量版”的巨无霸泡面桶,拆开包装后的小桶泡面与普通泡面并无太大区别。那么,为何消费者会如此疯狂地去抢购山姆“网红泡面桶”?
依笔者拙见,除了表面上追求商品新兴潮流与满足自我消费需求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联系与博弈,而作为消费者的他们早已陷入“被建构”的新型消费主义陷阱当中。从对商业逻辑与策略的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商家首先通过对普通商品进行重新设计与整合,美化“泡面桶”商品的包装,将其塑造成为品牌“特供”,赋予各类品牌营销元素,贴以“限量””断货”的标签,与受众追求新鲜感的消费心理相契合,以激发受众的消费欲望。
随后,在初步确定受众群体后,商家在社交媒体中大肆展开商业推广,扩大商品广告传播范围。并利用媒体中的“意见领袖”如自媒体博主、广告商等宣传造势,由粉丝经济流量彻底带动更大规模的受众参与此次“商品疯抢”活动,在消费者分享、交流、传播、消费的过程中实现循环并从中获利。在这场商品买卖“竞赛”中,商家从商品包装、推广宣传、饥饿营销等方面不断投入,最大化刺激受众的消费需求与欲望,当受众不自知地深陷消费主义狂欢时,消费者便在不知不觉中“一败涂地”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消费者很难完全不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与商业推广所影响。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不落入以社交媒体传播为“催化剂”的新型消费主义陷阱中,认清商家为谋取利益而“建构”消费流量与商品吸引力的现实,观照自我实际生活,不要被消费主义裹挟。一方面,要树立正确消费观,理清自己的消费目的,深入了解自己的日常确切需求,分析所需商品是否具备实用价值或情感价值,在此基础上克制自己不良消费欲望,合理、理智消费,拒绝不良价值观,如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另一方面,在使用社交媒体时,不要丧失自我辨别信息的能力,切忌盲目一味从众,避免陷入媒体“营销—吸引注意力—消费”的循环中,才能在经济社会中消费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产品,抵制消费主义陷阱。
社会经济发展与消费实力提升的当下,商家在商品营销推广方面“屡出奇招”,消费者难免会被品牌传播话术或“限量款”等商品特质所吸引,但是须认清自己的真实消费水平、时刻保持理智消费。若放任自我落入商家精心构建的新型消费陷阱中,盲目从众消费而被一次次“掏空钱包”,最后受害的往往还是我们消费者自己。(郭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