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稳就业尤需“主动出击”

一脚跨入“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毕业季,另一脚紧跟着就踏上了“让人心生迷茫”的艰难就业季,面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期盼,如何走稳就业路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事实上,在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冲击下,最难就业季已成为每年的热点话题,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也各有各的困境。尽管政府部门在稳就业上可谓“绞尽脑汁”,既要稳存量,又要拓增量,一系列稳就业“组合拳”成效明显,但“艰难”二字仍萦绕在就业市场上。

如何稳就业?政策保障可谓关键,可终究还是要靠这条路上的万千毕业生、广大高校以及用工单位“主动出击”,调整好心态和姿态,积极争取属于自己的机会。

目前,在供需结构性错配下,有人找不到岗位,也有岗位招不到人。除了政府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力促供需精准对接,毕业生也可适当改变择业观,不能抱着“宇宙的尽头是考编”的心态在就业市场上“徘徊再三”,还苦等“上岸”。

回到就业路,高校毕业生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可慢就业、缓就业,但不可逃避就业,因为未来人生的无限可能,需要通过就业中的不断探索去实现。

作为服务毕业生的高校,不能坐等优质就业岗位的到来,要努力“走出去”,加强与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精准对接,持续优化就业服务,在就业市场中抢得先机。

需要特别明确,还要警惕不良就业政绩观,不能只唯就业率为考核核心指标,要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引导高校站在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的角度,提升就业服务的“温度”和“精度”。

同样,用工单位也不能躺在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开出“水涨船高”的用人条件。在一揽子减负、稳岗政策的帮扶下,用人单位应积极创造更多收入稳定、保障完备、形态多样的就业岗位,发挥好就业“蓄水池”作用,蓄好人才“活水”,汇聚发展动力。(周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