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学成归来 不忘桑梓
4年前的夏天,来自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贫困山村的林万东因在工地搬砖和713分考入清华大学的励志故事,感动了众多网友。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林万东正大汗淋漓帮在工地打工的母亲搬砖。在他看来,高考结束后帮家里干活、减轻家里负担,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4年过去了,毕业后的林万东,毅然选择返回家乡,到基层工作,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自强不息、回馈善意,化作一团“炭火”无声燃烧。由于出生在深度贫困地区,加之父亲病重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从小就很懂事的林万东对“寒冷”“贫穷”“辛劳”有着深切感受。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唯有自强不息,日后才有无限可能。进入大学后,林万东一边用功读书、努力提升学业成绩,一边勤工俭学、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同时,他还参与“春霖”公益助学行动,对口帮助两湖地区受疫情影响的贫困家庭高三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走出大山又回来,毕业后的林万东将个人事业与家乡紧密相连。他即将就职的昆明市东川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7%,曾是昆明唯一的深度贫困县,也是昆明唯一一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急需更多人才投入到建设发展中。在大四时,林万东就将他的毕业论文主题聚焦在东川区的可持续发展上。走出去获取知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回到家乡是为了学以致用、建设家乡,创造更美好的家园。这既是林万东内心的召唤,也是他义无反顾的选择。
事实上,像林万东一样,不忘家乡故土的哺育,学有所成后回到家乡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青年人才还有很多。“时代楷模”黄文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自愿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把扶贫路当作“心中的长征”,将生命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曾经“溜索”上学的怒江女孩余燕恰,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学成后的她衔泥归巢,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新时代“新农人”魏巧,2017年,她和丈夫双双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江苏,成为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将自己参与研究的成果亲手播撒到家乡田地里……来自基层、反哺基层,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他们用青春光芒照耀火热时代,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当前,我们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展才能、大显身手。未来,希望有更多青年人才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主战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韩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