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现场·我在我思】
原标题:从“劳动者的自我书写”中看见澎湃丰盈的人生
王维砚
20年里打过19份工,这些经历成就了一本热门图书——据7月30日《工人日报》报道,44岁的普通劳动者胡安焉以自己的打工生活为内容,创作出版了《我在北京送快递》作品集,该书在某知名网络平台评分为8.3分,连续数周位列该平台热门图书榜榜首。他和他的写作,让读者对经常接触却又鲜少交往的“小人物”产生了好奇,并从中窥见了打工者的内心。
近几年,劳动者的“自我书写”现象多了起来。以往的“明星打工者”如余秀华、范雨素、王计兵、胡安焉等,都曾以体力劳动为生,都曾是被他人书写的对象。如今,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笔对准自己,审视、记录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细节与感悟,开始了“自我书写”。他们富有文学性的自我表达被很多读者共情和喜欢,其中《我在北京送快递》《赶时间的人》《劳动者的星辰》等作品还登上了畅销书榜单,成功“出圈”。
这些带着烟火气、泥土味的“自我书写”,让各类平凡职业背后的一张张“生面孔”变得更加清晰,让一个个“小人物”变得更加丰满。快递员、外卖员、保安等普通劳动者,很像是城市里“最熟悉的陌生人”,人们每天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却往往缺乏深度交往和了解。因此,当他们敞开心扉,用文字讲述自己不为人知的劳动体验、打工生活和内心世界,构建起与更多人精神交往的桥梁,天然地会挑起读者的好奇心。
这些从劳动土壤和真实生活里“生长”出来的自我表达,真切写出了上班族的共同体验和共性情绪,深深触动着职场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劳动的艰辛、打工的遭遇、职场的江湖……在工作这件事上,写字楼里的白领和体力劳动者之间有很多共情之处,人们对于体面劳动的向往、对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是一致的。因此,不同职业、不同学历背景的读者,都能够一次又一次从这些真诚、质朴的文字中找到“我们”的影子和声音。
当不同职业的酸甜苦辣跃然纸上,劳动者的自我审视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工作本身的意义、工作与生活的关系。透过阅读这些劳动者的作品,很多在茫茫人海中奔波忙碌的上班族,也开始回望自己的职业初心和人生追求。正如胡安焉在《我在北京送快递》中写道:“工作是生存的手段,不是人生的目的。”是的,人生本是旷野而非轨道。
这些普通劳动者平凡而隽永的人生体验,也是送给上班族的奋斗动力。普通劳动者的亲情、爱情、友情,读来感动,细品暖心。虽然工作辛苦、生活不易,但他们总是无所畏惧,憧憬并勇敢追求幸福生活。就像“外卖诗人”王计兵的诗歌,总能给人澎湃的力量。生活总要继续,我们都是“赶时间的人”。
进而言之,劳动者书写自己,也是在书写时代。他们在生命历程的跌宕起伏中,记录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在劳动中创造社会价值,化作时代的一砖一瓦,书写时代的一撇一捺。共情这份劳动者的自我书写,也是在共鸣你我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不管是平坦还是泥泞,都是平凡路上的点点星光。加油,奋进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