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让城市更宜居】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上海坚持以口袋公园、城市绿道、休闲林地等措施增绿扩绿(引题)

“街角的浪漫”让人于细微处感受城市的美好(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裴龙翔

阅读提示

近年来,上海在用地极其紧缺,用地成本非常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以口袋公园、城市绿道、休闲林地等多种措施在全域范围增绿扩绿,用持续提升的环境回应人民对绿色的需求。今年上海将完成绿道建设200公里,到2025年全市绿道总长度达到2000公里左右。

上海市衡山路和吴兴路交叉口的一处街角,最近成了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别看只是小小一处街心花园,喷水池喷着水花,小道上开着绣球花,绿茵茵的草地加上洋房作为背景,拍出的照片很美很有质感!”网友们纷纷来此一探究竟,“街角的浪漫”让人于细微处感受城市的美好。

上海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1平方米。坚持“绿水青山”与“人民城市”理念相结合,上海在用地极其紧缺,用地成本非常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以口袋公园、城市绿道、休闲林地等措施在全域范围增绿扩绿,用持续提升的环境回应人民对绿色的需求。

口袋公园:在转角走进绿色世界

乘坐上海20路电车进入终点站,城市慢行的“隐藏彩蛋”慢慢揭开了面纱。去年底,华东政法大学将万航渡路沿线围墙拆除,保留了原有的古梅亭榭和叠石流泉,围绕“华政亭”辅以矮绿篱和宿根花境,万航渡路两侧景观实现视线通透。

在开放共享的同时,这些空间也得以与周边形成更和谐一体的环境,甚至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中山公园万航渡路的打开整合串联了华东政法大学和中山公园的慢行系统,“百年校园”和“百年公园”融合开放。项目重点打造兆丰广场和梧桐广场、两个节点,打造“四纵一横”衔接点,形成无隔阂的区域慢行空间网络,市民可以舒适便捷地感受历史风貌,畅享公共空间,体验水绿景观,也可以沿苏州河向西向东继续体验苏河贯通的城市轴线休闲空间。

目前,上海市绿化部门已完成51处附属绿地开放建设,其中按口袋公园标准建成16处附属绿地开放项目。“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推进100个以上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开放空间约100万平方米,改造成35个以上口袋公园。

休闲林地:在城里增加“可穿行的绿洲”

走进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周边开放休闲林地,不少注重公众参与体验的巧思,让许多市民印象深刻:树干被加工成为靠网床和木桩坐凳,供游人驻足休憩;废弃的石块砖块则被放置进石笼挡墙,成为昆虫们的宜居家园。更让喜爱亲近自然的市民高兴的是,利用场地内良好的生态基底和人文资源,包括“桥、鸟、蛙”等元素,打造了以水乡森林和野趣生境为特色的森林空间。该项目还荣获了2022年第六届ELA国际景观大奖。

在城市的另一端,崇明区种种片林开放休闲林地以“森林中的调色板”为主题,形成了静思冥想区、湖岸观光区、科普教育区、彩叶展示区、林丛漫步区5个区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休憩的绿色生态空间。

林地不断增加,市民也因此有了更多走进绿色的机会,青浦与崇明的开放休闲林地正是这种良性互动的写照。

“十三五”以来,上海市加速推进林业建设,全面开展规划造林、规模造林、规范造林,2022年末森林覆盖率已达18.51%。同时,上海林业部门秉持生态成果市民共享的初心,布局开放休闲林地建设,为城市增加“可穿行的绿洲”。

城市绿道:一条道串起“一片绿”

黄浦江畔“琴键春园”的烂漫樱花,苏河十八弯的醉人秋色,广粤路绿道的四季缤纷,新江湾城的湿地鹭鸟……如今,上海市民走在四通八达的绿道上即可饱览一年四季的景色。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公园绿地往往呈斑块状。在绿道的建设串联过程中,通过借用单位用地、居住用地等,实现了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和公园绿地的无界融合,实现了单位空间、居住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无界融合,使绿道串联作用和服务功能大大增加。曹杨新村是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环浜是曹杨新村的一条封闭河道,通过拆除滨河沿线单位设置的围墙,打通贯通滨水空间,强化开放共享,使绿化生态底色和人文活力由滨河向街道、社区全面渗透。

在绿道建设过程中,上海注重对“四化”的落实,从绿化到彩化,再到珍贵化、效益化,升级版绿道带给市民的不仅是五彩斑斓的风景,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位于徐汇桂江路的浪漫樱花绿道,位于闵行老沪闵路、莘庄立交的傲雪梅花绿道,位于静安彭越浦的月季花墙绿道,都早已是知名的“网红道”。由绿道延伸,在“绿意”之中点缀春花秋色,更是营造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小园。

截至2022年底,上海已建成绿道约1538公里,2023年将完成绿道建设200公里。到2025年,全市绿道总长度将达到2000公里左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