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享按摩椅要想挣钱,就得回到用户体验上来

如今,在商场、电影院、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共享按摩椅已经较为普遍,而人们对它的态度,也渐渐从新鲜变成了质疑。近日,“该不该取消公共场所共享按摩椅”的话题再度被网友热议。

前几年共享经济火热,共享按摩椅横空出世,但现在为什么变得越来越“讨人嫌”?说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按摩椅带来的服务体验越来越差,不仅如此,它还挤占着用户在消费层面的自主选择权。


【资料图】

据报道,之前投放的一些共享按摩椅,因为后续维修保养不到位,不少都出现了各种问题:要么太脏却没有清洗,卫生状况得不到保障;要么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比如,此前就出现过使用者的长发被卷入按摩椅的事故。

共享按摩椅的体验差,还不只体现于此。比如,有的电影院在座椅上绑定按摩椅,而消费者购票时并不知情,观影时却被影响正常体验。还有在车站等公共场合,共享按摩椅数量激增,甚至取代了原本的正常座位,挤占乘客休息空间。

为什么消费者的体验变差了?根本原因在于,共享按摩椅运营方迫于成本压力,在改善产品和服务上缺少足够的动力。

曾经火爆的共享经济,这几年纷纷熄火,正是因为很多产品缺少清晰的盈利模式。共享按摩椅同样面临着盈利难题,除了收取单次服务费,似乎并没有其他增值服务。

之前投放市场的共享按摩椅,现在普遍面临着设备折旧、日常损毁问题,维护成本越来越大。运营方基于利润考虑,往往会减少维护投入。传导到消费端,结果必然是消费体验大不如前,共享按摩椅越来越失去性价比。

至于共享按摩椅和电影院、车站“绑定”,变相强制地大规模推广,不断提高座位数量配比,无非是想扩大产品的覆盖面,倒逼人们消费,以实现更多的增收。

但不管是想方设法搞创收,还是在后期维护上“节流”,哪怕这些举措能够起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效果,那也是以牺牲品牌口碑为代价的短视行为。

如果消费者花了钱,却只能使用脏乱差、服务功能不齐全的按摩椅,或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买到电影院带按摩椅的座位,在观影中途不时被按摩椅的免费体验服务惊扰,那么这无疑只会增加人们对共享按摩椅更多的“差评”。

如果商家依靠牺牲用户体验来换取短期利润,只会加速品牌的衰落。所以,为了避免共享按摩椅变得“讨人嫌”,首先,运营方要及时听取消费者的吐槽,针对卫生条件差、设备损坏等问题,应该加大投入,在后期维护上做到位。

其次,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不能变相强买强卖。比如,电影院在提供按摩椅服务时,是否可以在购票时就标记清楚,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再如,在车站等公共场所,是否应该合理划定按摩椅的配比,别让它挤占普通座位?

总之,共享经济退潮之后,共享按摩椅的发展应该回到用户体验上来,回到产品口碑上来。(熊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