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闫智 记者 李荣
(相关资料图)
2021年,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5.48%,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8.67%,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23%……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推动。
11月8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围绕“发挥科技领军人才作用,助推秦创原建设”建言献策。其中,省级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市(区)政协、省政协委员以及相关单位以提交会议交流材料的形式,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我省高校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把科技成果与固定资产一并纳入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但国资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强制要求,成果转化有触及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风险,由此影响到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的畅通。
为此,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建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推动政策落地实施,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定价机制,将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给单位,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持续完善秦创原组织构架、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落实支持企业创新政策措施,催生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
省民进建议,政府部门要营造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引导科技产业发展方向,以财税等优惠政策、相关激励政策和金融制度创新,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和推进产学研合作,畅通转化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专利创造源头保护,将成果转化纳入法治化轨道。
“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园,我厅创建了首家高校创业孵化基地,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就地就近实施成果转化。”省教育厅副厅长高岭表示,将持续开展高校成果转化绩效评估,以评促建,推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建设,并持续推动高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健全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机制,优化规范成果转化程序,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
近年来,咸阳市作为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咸阳市政协认为,校企合作是国家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增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契合度的重要途径。
咸阳市政协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校企合作保障制度,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实施合作办学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合作机制的落实。建立企业订单班、校企员工工作站,推进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共建产业学院,开展员工培训、共建产学研中心,培养专项技术人才,推广现代学徒制,夯实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基础。把校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作为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加强产学研合作,逐步让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驶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省政协委员、铜川大数据产业园运营中心主任刘振宇建议,加大顶尖人才引进扶持力度,探索建立重大科研专项“揭榜挂帅”机制,以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重大应急攻关项目为目标,每年安排3至5个重大项目,每个项目安排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面向全省实施“揭榜挂帅”。对海内外顶尖人才领衔,且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较大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有针对性地解决顶尖人才的子女就学、配偶工作和住房安置补贴等问题。
省民建认为,要把握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基本规律,坚持以培养领导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议加强科技领军人才的能力建设,重点提高其国际视野、前瞻思维、人文素养与领导能力;优化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环境,为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沃土与阳光雨露。
“科技领军人才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支撑我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省民盟委员、西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郭建琼建议,要结合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人选知识结构及个性特点,积极安排核心骨干中青年人才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新兴前沿学科研讨以及相关培训,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提高专业能力,为培养人选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使其对各自专业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及创新思维、经济形势、人文素养等有全新的认识,进一步激发更多技术创新灵感。
商洛市政协教科医卫体委员会建议,健全多元化人才发展投入机制,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建立并用好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扶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创新创业,建立健全奖励分配和人才激励制度,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利用股权、期权激励等方式,制定将收入与业绩、贡献挂钩的科学办法,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上”,使秦创原成为我省人才培育的新高地。
“今年以来,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围绕秦创原发展,持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科技人才培育、现有人才留用等工作,积极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省人社厅副厅长孟小瓒表示,下一步,将持续鼓励支持人才“走出去、回得来”,组织实施博士后海外引才和国内博士后派出专项行动,聚焦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利用国外优质教育、科研资源,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增强创新能力,着力造就一批优秀青年科技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