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乌云盖住半轮明月,紫阳县焕古镇的几个农民肩扛锄头上了茶山。他们此去是为了掘掉白天刚种的茶树,改种粮食,不料迎面撞见了守候多时的干部……


(相关资料图)

这一情节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那时,这些农民想象不到,有朝一日这些茶树竟会成为他们的“心头好”。

6月7日傍晚,送走茶企客人,焕古镇党委书记孟庆国一行人往村部走去。一抬头,高山茶园间依稀可见三三两两的茶农忙碌的身影。

“瞧瞧他们的干劲!今时不同往日咯。当年他们多不待见茶树,可如今茶树就是致富的宝啊!”孟庆国感叹着焕古镇不平凡的兴茶之路。

受制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立地条件,焕古镇的经济发展成长空间非常有限。群众种地全靠天,为了致富卖过石头养过羊,钱没挣多少,反倒破坏了环境。20世纪90年代,全镇借助退耕还林机遇,大面积栽种茶树。

“可曾经吃不饱穿不暖的经历,让部分群众对种茶十分抵触,甚至出现我们白天栽,他们晚上拔的情况。最后,我们只好派干部守在地里。”孟庆国说,慢慢地,茶树长大了,产茶了,挣钱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如今,全镇茶园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人均拥有2亩茶园。

“刚种茶那几年,我们只顾着给茶树施肥,连修剪都不会。因为大家认为树就得长得又高又壮,以至于技术人员在教茶农管护茶园的时候都能被气得吹胡子瞪眼。”谈起这段经历,紫阳县紫焕富硒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奎哭笑不得,“看着茶树一年比一年大,单株产量却没咋增加,再和外地的一对比,大家都慌了。”

怎么办?为破解这一难题,镇党委、镇政府抓住“技术”这个关键词。

“现在我们修剪茶树时,按照中国农科院茶研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以平均每平方米800颗芽头的标准来精修精剪,这样能更好地平衡茶叶产量和质量。”李奎说。

目前,全镇茶园实现100%管护。2023年春茶产量突破600吨,茶叶综合产值突破6亿元,每亩茶园平均收益超过1万元,茶产业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70%以上。

好山好水出好茶。焕古镇环境优良,降水充沛,昼夜温差大,茶树多长在陡坡崖壁之上,所产茶叶质量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

高山茶园无法连片种植,规模化一直是产业发展的桎梏。如何破局?镇党委把目光放在了有效提升“亩均效益”上。

6月7日,在夕阳的余晖中,大连村的茶叶种植“土专家”袁光发和老伴还在进行着“劳动竞赛”,他们要趁天黑前再修剪几棵茶树。

年近六旬的袁光发一手扒拉着树梢,一手握着电动修剪机,按照心里的规划精巧地打理着枝干的高度、密度,如同给茶树理发一般。

“以前,茶农们可舍不得剪掉夏秋茶。当初推行的时候,大家都不理解,可没少跟干部们翻白眼、撂狠话。”焕古镇党委组织委员李志忠说,“如今,尝到甜头了,劲头都大得很!”

原来,焕古茶园土层薄,肥力有限,如果采三季茶,茶叶营养就得不到保障。2017年,焕古镇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的建议下,开始采取“一季采茶,三季养树”高效生产模式。春茶采摘结束,剪下的枝叶腐烂后就成了茶树最好的养料。

“今年,每斤鲜叶能卖120元到300元。最贵的卖到刘小军那里啦。我有12亩茶园,鲜叶卖了21万多元,刨除5万元成本,收成还可以,综合效益可比采三季强多了。”谈及收入,袁光发一边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笑呵呵地说。像袁光发一样,今年靠卖鲜叶收入超过10万元的茶农,在大连村就有28户。

焕古镇的鲜叶卖出高价钱,也就是这几年的时间。

袁光发前些年种茶时,每亩茶园一年收益才几千元。他提及的刘小军是紫阳县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带动茶农增收的“领头羊”之一。

刘小军起初是安康本土茶叶经销商,2013年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焕古镇建立了占地2000余亩,集富硒茶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我开始卖茶叶那会儿,安康富硒茶品质参差不齐,一天一个样,客户很难留下来。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标准统一、质量稳定、绿色有机、生态环保的区域品牌,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谈及创业初心,他如是说。

2017年,刘小军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安康市首个科技创新产业专家工作站。5年来,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进行土质改良、茶叶品种改良和新茶品研发,陆续推广“中白一号”“中茶108”等国家级新品种,研制推出“硒香茶”贡茶系列和“莎琳假日”风味茶系列等新产品。

今年,作为链主企业的焕古庄园,和紫焕茶叶、天池茶业等5家龙头企业共同进行品牌“联营”。

五指成拳,力出一孔。“焕古庄园打造的‘焕古茶业’品牌是全镇茶叶品牌的一面旗帜,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如果能把这个品牌用好,对于全镇茶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孟庆国告诉记者,为改变全镇90多家茶企品牌林立、各自为战的局面,镇党委积极谋划,将全镇的茶企“拧成一股绳”,聚力打造若干个优势品牌、拳头产品。

“6家茶企结成产业联盟,按统一标准做初加工,再由我们企业统一精制、分选、拼配、包装、营销。”刘小军进一步解释,“如果这条路蹚成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焕古茶业’就将由我们公司的自有品牌逐渐转变为全镇的公共品牌,更好地走出去。”

在孟庆国看来,品牌做大,不仅能为茶企带来丰厚回报,也能更好地反哺茶农,“茶叶卖得好,企业更新设备、升级技术的意愿就更强,相应地对鲜叶品质要求也会提高。一分价钱一分货,茶农自然就有加强管护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茶山既蕴含着经济价值,又蕴含着生态价值。焕古镇茶产业的发展,何尝不是安康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六月的紫阳,天蓝如海。晨雨初霁,汉江升腾起的烟岚慢慢爬上两岸青山,滋养着葳蕤草木。焕古镇的茶园就依傍在这片山川之间,孕育着绿色的希望,为下一个春天积蓄力量。(记者 陈嘉 陈志涛 安康日报记者 刘渊 紫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储茂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