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凡銆
日前,西安5家博物馆荣登“中博热搜榜”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最受网友关注的百强博物馆榜单。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遗迹众多,文物丰富,打造“博物馆之城”具有天然优势,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当下,西安博物馆建设如何进一步突出特色做好活化文章,听听委员的建议。
张涛: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
(资料图)
“数字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在数字网络空间的丰富呈现。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空间来拓展现有博物馆的实物空间,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让博物馆中的展品和藏品活起来。”省政协常委、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认为,陕西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就要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增强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在张涛看来,数字博物馆不是简单的数字多媒体展示,而是对传统博物馆在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等相关功能性工作的一次系统性革命。“由于数字技术具有让机器设备‘深度学习’的能力,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实体博物馆建设,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在博物馆中的研究、参观学习的深度体验感,让博物馆成为人们可触摸、可互动、可学习的文化新空间。”
张涛建议,把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建设结合起来,对现有博物馆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等方面功能进行系统性、数字化改造,充分用好用活陕西丰富的文博资源,对现有博物馆功能需要进行“扩容”,对相关博物馆藏品展示陈列需要进行“增容”,培育打造形成一定规模的数字文博产业。
张涛还建议,要补齐工业博物馆的建设短板,将西安主城区内的航空装备、电力装备等遗址及老旧社区一并纳入现代工业文明遗产进行改造提升,让工业遗址和工业老旧社区焕发生机、融入城市,充分展示新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变迁。
王肖峰:塑造文旅融合发展典范
“想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在省政协委员、陕西雷珍民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肖峰心目中,博物馆既是城市保存先民历史记忆与文化根脉的宝库,也是增进公众文化与情感认同的媒介,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如今,有越来越多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期待沉下心来逛一次展览、听一场专业讲解,‘打卡博物馆’已成为旅游新风尚。”王肖峰说,“博物馆游”背后反映出游客对于历史文化、艺术思想的深度需求,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博物馆游”的持续升温,彰显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自信。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距离我们生活最近的‘诗与远方’。”王肖峰认为,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域从古至今的文化集大成之地,是对其文化特色最完整深刻的表达。要让“博物馆热”撬动文旅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系统梳理和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强化文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互动性、文化性和创意性相融合的文旅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展现独具特色的文博旅游魅力,塑造文旅融合发展典范。
王肖峰建议,要以游客体验为重心,通过开展临时展览、常设展览、主题展览等多元化展览,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博物馆旅游需求,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在虚拟现实、三维全景、AR等技术加持下,构建沉浸式文旅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增强游客对历史文物的深刻理解;以尊重历史文化为根本,通过创意设计,开发出有内涵、有品质、有价值的文创产品,赋予文物新的形态与生命,让文物更加鲜活、有温度。
崔娜:让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载体。”省政协委员、陕西正念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娜认为,博物馆是“第二课堂”,肩负着独特的文化使命和教育担当,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原生态’的历史文化遗存面临破坏和消失的风险,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应当发挥好以史育人作用,让更多人接受文化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崔娜说。
“如今,线下打卡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折射出他们日益旺盛的精神需求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崔娜说,“博物馆热”体现出一种探索的意趣、热爱知识的情怀,要让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让年轻人从中真正学到历史文化知识,获得自我提升,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崔娜建议,要深入研究挖掘文物的多重内涵,注重阐释文物的内在价值,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导参观者关注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播好文物知识。同时,应当发展创新“馆”“校”合作的理念、方法及技术手段,通过开发数字IP、制作小程序与APP、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等增强体验感,将单一的参观浏览转化为动态的综合性教育基地,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有机衔接,做好“文化育人”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