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马明)8月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算法治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论坛以“加强算法综合治理 助力网络文明建设”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建设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赋能助力。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网络文明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朝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向飞速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网络人群多、规模大、发展快,也并发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要实现算法可治、善治,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张树庭表示,政府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算法,守正创新,倡导源头和结果的科学监管、备案追责,助推网络文化安全的算法效果标准和政策指南的制定。而技术方要构建时空共同体,实现自辨真假与无假自证,打击虚假信息,增强事实核查的技术能力,实现账号分类分级管理。同时,企业应承担问责算法的责任,明确声明算法的社会影响,报告、解释或证明算法决策,减轻任何可能的负面杜会影响或潜在危害。张树庭说,“算法可治、算法善治是科学和艺术的和谐统一,我们在国际传播中,也应该注重保护算法和知识产权,助力国家信息安全。”

“算法治理是智能化时代的全球共识,算法治理着眼于技术治理,落脚于信息服务规范,服务于用户权益保护,有力保障了网络空间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数据智能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沈华伟说。他表示,算法作为一个工具,在内容分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何治理算法已经成为该领域发展观念中的一个核心环节,算法治理应以算法安全可信、高质量、创新性发展为导向,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算法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