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故宫是明清两个朝代皇室的居住地,在故宫诺大的面积中,共有70多口井。一般来说,水井是作饮水之用,但从明朝之后,清朝所有人的饮水再也没有取自这些水井,都是去玉泉山上取,为何宫中的人都不喝井水呢?

在古代,按正常的习惯来说,打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饮水方便,自然故宫当初在挖井的时候目的也是出于此,但是后来,这些水井几乎就成了摆设,最大作用就是救火。故宫的建筑都是木质的,这就很容易着火,据统计,从明朝的永乐年间算起,到清朝灭亡的数百年里,故宫里发生火灾多达100多起,其中有人为的,也有天灾。

这种女人间的明争暗斗,真的是非常残忍和激烈的,俗话也说“最毒妇人心”,女人的争斗分分钟都是要取人性命的。轻则在井里下药让你拉肚子,甚至会失去怀孕能力,重则还能取人性命。皇帝下令严查都只是仅仅抓到一起,剩下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样的井水谁还敢喝?而且除了后宫的妃子会这样做,那些太监和宫女,如果是被骂了、罚了,心情不好,也会往井里面投放一点泻药之类的恶作剧。

宫中的水井还是很多宫女、太监的归宿。在后宫争斗中,一些宫女、太监得罪人,怎么才能消失的无影无踪呢,紫禁城又不能随时出入,就地掩埋容易暴露,于是想到水井,但是直接扔进去会浮起来,就在身上绑上石头直接沉底,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中。

徐珂表示紫禁城从玉泉山取水,一半是在凌晨时分。那时候,北京城已经关上城门。因此,水车只能从西直门进城,浩浩荡荡地运往紫禁城。而西直门向来有水门之称,说的就是运水追一回事。

事实上,从玉泉山到紫禁城,大约有20多公里。在古代交通颇为不便,这个路程堪称遥远。即使到了民国建立、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故宫之前,每天早上西直门仍然要为溥仪送水的驴车开门,军阀混战时期也没有耽误过,看来宫中喝玉泉山水已成不能改变习惯。那么,为何要舍近求远,非要去超远的地方取水不可?原因是无法保证紫禁城井水的安全。

明朝大量的投尸。明朝虽然腐朽,但却可以说是最有骨气的朝代。“天子守城门,君王死社稷”,在皇宫被突破之时,大量的嫔妃、宫女、大臣为明志都投井自尽,当时整个井中都飘满了浮尸。清朝入宫之后,虽然对尸体进行了打捞,但看到当时的情景也基本不会再作为饮用水。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