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楼兰原本只是西域的一个偏远小国,但是它却因为诗词而成名,但很多人不知道楼兰在哪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为何古人总是要斩楼兰,它究竟招惹了谁?比如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辛弃疾的“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都成了大家认识楼兰的渠道,楼兰也因为这些璀璨的诗词而出名。那么古人就真的那么痛恨楼兰吗?每个人上来都想斩楼兰。这得从楼兰的地理位置说起,楼兰国是汉朝时中原通往匈奴的必经要道,也就是说要攻打匈奴就必须经过楼兰,而此时的匈奴已经不是秦始皇时期可比,当时蒙恬北击匈奴,那时候的匈奴刚建国不久,国力微弱,他们隐遁草原后开始和汉人通商,国力逐渐增强,到了汉武帝时已成大患。

汉武帝可是千古名君,在他的治理下怎么可能容忍这些匈奴在边境肆虐,所以他必须要彻底解决匈奴的问题,于是汉武帝决定联合月氏国对匈奴进行前后夹击。原本一个小小的楼兰根本入不了汉武帝的眼,但是楼兰长期受到匈奴的袭扰,对匈奴的弯刀害怕到了骨子里,但是大汉的铁蹄他们是没有见过的,所以楼兰选择投靠匈奴,频繁的杀害大汉的使节,这让汉武帝大怒,于是派七百轻骑将楼兰王“请”到长安跟团游,看到大汉的繁盛之后楼兰王被吓得魂不附体,匈奴和大汉比起来就不是一个级别,回去后立马给大汉和匈奴都送了质子,表示要永世修好,之后卫青和霍去病带领汉军直击匈奴,将匈奴打的七零八落,大汉的国威也响彻西域。 经历这次的洗礼,匈奴再不敢造次,卫青霍去病的存在就是一把挂在匈奴人脖子上的利刃,要是敢妄动就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卫青霍去病去世后匈奴似乎看到了转机,开始变得不安分,而楼兰似乎也忘记了当年跟团游的震撼,开始向匈奴眉来眼去,汉武帝也觉形式有点不对,于是再次将楼兰王请来长安观光,回去后楼兰王又安分了,但是没多久老楼兰王去世,他写信请求大汉放回质子接替王位,可是这个质子因为不安分被汉武帝上了 “宫刑“,已经断子绝孙,而匈奴抢先一步将质子送回登上了王位。 这个新的楼兰王是在匈奴长大,见惯了匈奴的凶悍,对匈奴的敬畏已经到了骨子里,于是他开始配合匈奴杀害大汉的使节,而此时大汉的汉昭帝刚刚继位,没有精力管这些,重点放在恢复国内的生产。见到这样的情况,这个楼兰王蹦跶的更欢了,直到开国功臣傅宽的曾孙傅介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带了30个随从就敢闯龙潭虎穴,抵达楼兰后连唬带蒙,楼兰和龟兹的国王被他们狠狠的摩擦了一遍,临行前得知匈奴使者在龟兹,他二话不说就将这个使者干掉。 这次出使楼兰算是比较圆满,但是傅介子总觉得这样不行,西域那些小国家阳奉阴违,根本没有诚信可言,光是摩擦一下还不行,必须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能记一辈子那种,于是他再次请求出使楼兰,要给楼兰王带去一个大礼包,这个大礼包自然是皇帝赏赐的金银珠宝。抵达楼兰后他要求楼兰王亲自来签收,但是楼兰王害怕有诈不敢前来,傅介子放出话说:“如果态度不端正就不给了,明天就回去,爱要不要。”一番较量之后这个楼兰王还是抵挡不住诱惑,真的前来大汉使团大营签收,见到如此多的金银珠宝,楼兰王安归智商几乎变成了零,开始和大汉使团推杯换盏,眼看差不多了,傅介子悄悄对安归说有秘旨,需要私下传达,于是两人就悄悄的去了营帐后方。

这个安归做梦也没想到,这里会是他的葬身之地,他屁颠屁颠的跟着傅介子去了隐蔽处,傅介子凑近安归耳边说:“秘旨就是干掉安归”,随后安归也应声倒地,毕竟是小国,国王死了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傅介子干脆直接接管楼兰,将楼兰改成“鄯善国”,楼兰国这个名字也成了历史,而傅介子这样的奇人成了王昌龄的崇拜对象,于是就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后斩楼兰就成了文人笔下最好的素材,也表达了中原不怕外族的入侵的气概,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