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于禁,一个被襄樊之战截成两段人生的将领,战前,五子良将之首,左将军,假节钺,外姓武将最高军职,即便张辽取得逍遥津大捷,但于禁在职位上依旧压着张辽;战后,五子良将之尾。先前被评价为最号毅重,此时成了最大的讽刺。于禁投降关羽这事,一直被人诟病,但东汉末年战事频繁,招降纳叛之事数不胜数,关羽张辽黄忠等人都曾投降过,为何唯独于禁一直饱受嘲笑,原因不外乎这三点。
其一,时代不同。关羽等人投降之时正处汉末诸侯纷争之时,当时之世,君择臣,臣亦择君,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年代。良禽择木而栖,智谋勇武之士投奔了一个诸侯,处了一段时间,觉得对方成不了气候,于是改换门庭,这种事司空寻常,没什么可说的,于禁自身也是从鲍信处转投曹操,这一次的选择没什么人说三道四。但到了襄樊之战的时候,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世间人才没有了更多的选择,曹操刘备孙权经历多年征战都展现了自己的雄才大略,人才们也没办法说自己遇不到明主了,此时,世人对忠诚的要求比以往更高。
三,处境不同。关羽是被曹操大军包围之下选择投降,面对曹操数倍于己的大军,关羽打不过,这有什么错?老大刘备不早被关羽打跑了吗!这种情况下关羽的投降属于情有可原。张辽的情况更是如此,跟了吕布这号人,老大自己都死皮赖脸要求投降呢!难不成要张辽为以死为吕布尽忠?至于黄忠,自己的老大都被人砍了,同僚们都愿投降,自己手头又没部队,法理上自己是刘表帐下将领,而刘备和刘表称兄道弟,刘备手上还捏着刘琦呢,刘琦好歹是你旧主之子吧,这黄忠的投降到底算不算是投降,这事还真得细究细究。反观于禁则不同,曹操派你援救曹仁,结果被关羽来了个围城打援,救兵先完蛋了,而且是被对手不费一兵一卒地击败,这个事就严重了,身为统帅,这种级别的败仗总要承担责任吧,按理说你于禁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自杀谢罪,结果你投降了,人家曹仁还在城里等救兵呢,要是换做其他将领,得知援兵投降,估计也跟着献城投降了,好在是曹仁在守,于禁这一降影响极坏。更惨的是于禁还遇到了个对立面,愣头青的下属庞德,这家伙是可以降却非选择死,在关羽眼中,庞德算半个自己人了,在世人眼中,曹军中就你庞德投降是不受指责的,偏偏这家伙非要求死,庞德的死最大的重要就是狠狠地羞辱了于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