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创业当老板,在很多人眼里是既光荣又很有风险的事。尤其是对于出身底层,家里既没资源也没经验的毕业生,基本属于天方夜谭。
但俞敏洪就是从一名不起眼的农村学子,考上国内顶级学府北京大学,后来又通过培训英语起家,将集体做到全国皆知的地位。
【资料图】
即使学科培训行业大势已去,这位有实力、有情怀的老总,也在逆境中寻找到直播带货的新出路。一度让大家为之佩服。可是转型成功后,他的言论却常受到争议。
俞敏洪批评高启强“有损企业家形象”,坦言不喜欢这部作品
董宇辉火了以后,给老俞和整个企业带去了新的转机,这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更少不了俞敏洪作为“领头羊”的决策能力,和多年来积累的人脉所带来的助力。
而他的顺利转型,同时也是很多学生和家长所期待的结果。这是因为相比其他名人,俞敏洪有几个特点:一是出身普通家庭,代表了很多难以从家长那里得到资源的子弟。
二是通过高考进入知名大学,成为用知识实现逆袭的典型,改变了很多人眼里“学霸只能打工”的印象。这给很多寒门学生憧憬和希望,是大家上学时的榜样。
三是经营中遇到行业形势的突变,就像很多明明壮年却遭遇失业的人。面对这些不可改变的客观环境,他从中找到新出路。实际上支持他的中年人,多少有着一种“投射”。
所以看到他带着以前的员工直播,很多人莫名动容:不愧是老俞,你永远可以相信俞敏洪的能力。但是,支持的声音中,也不乏质疑声。
他在新的演讲中,提到了很火热的《狂飙》。这部作品本来深受大众认可,情节很现实,演员也都是北影专业出身。很多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但俞敏洪老师却表示自己不喜欢。他直言:作品中的企业家几乎没有正面的价值观,都是反派;高启强有损企业家形象,这会让人误解所有老板都是这样的。
所以,他希望以后关于这类题材的作品,可能树立企业家更好的形象,至少应该有一半是“好人”。这样的观点却遭到很多网友的“炮轰”。
网友质疑老俞蹭热度,忘了自己请领导喝酒吗
许多同学和家长表示,以前是非常崇拜俞敏洪老师的。但后来发现,转型成功后他好像“变了”。有时候不知道一些言论是真心话,还是为蹭热度。
有人说,这番言论只是想告诉大家:自己可绝非高启强这类商人,而是关注教育、忧国忧民的人设。可是关注他过往经历的朋友,想起曾经他讲述的行为。
原来,以前谈及创业初期,他曾坦言自己花了很大功夫,托人帮忙牵线搭桥,请当地领导去很高端的场合喝酒吃饭。
这场面岂不是跟《狂飙》里异曲同工吗?严格说起来,难道这就不算“走后门”拉关系吗?其实现实中想要获得资源,几乎都不能只靠完全规规矩矩地办事。
而且,这只是艺术加工后的形象,大家虽然喜欢反派,不代表真的认同他们的行为。这样担心,是不是对大家的判断力太没信心了呢。
学生和家长们对高家兄弟印象深刻,其实本质上跟喜欢俞敏洪是一个道理:就是他们都代表着底层家庭后代的逆袭。
大家的价值观还是很端正的,普遍喜欢看前期努力争取机遇的过程。至于后期作奸犯科,坑了自己和家人,本来也是一种反面教材,告诫着寒门子弟成功后也需有原则。
立场的变化,决定了解读视角的不同
俞敏洪老师的想法被质疑,已经不是第一回。比如之前他评价当代大学生,认为这代人缺乏“家国情怀”、喜欢沉浸在网络世界,不关注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大事。
不少同学反问:不知俞老师为走出老家而高考复读时,有没有想着家国情怀?普通学生想要生存,已经竭尽全力。能有远大理想固然值得称赞,但该不该要求所有人这样呢?
而且,有时候恰恰是现实中对这代毕业生并不友好,他们再勤奋也没办法改变“穷忙”状态,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寻找点乐趣。
相比之下,让企业家们多理解和体谅打工人的处境,增加大学生就业满意度,这才是更重要的吧。所以,立场的变化,往往决定了视角的不同。希望功成名就者,能多看看现实世界。
【话题】你认为俞敏洪讲的对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