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书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震撼,因此成为了中小学教材中的必修课。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著作,主要讲述了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
(资料图)
其中,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主人公,以及梁山的第一条好汉,虽然他的行为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但在当时的北宋朝廷制度下,招安却是梁山好汉的唯一出路。
在《水浒传》中,宋江第一次露面是在第十七回,由于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劫取了杨志押运的生辰纲,从而遭到官府的通缉。
宋江当时只是郓城县衙门的一个押司,得知消息后,他偷偷给晁盖等人通风报信,才得以让晁盖等人逃出官府的追捕。
宋江为何投奔梁山,落草为寇?
晁盖等七人逃到了梁山避难,火并了梁山首领王伦,逐渐站稳了脚跟。为了报答宋江的恩情,晁盖派刘唐给宋江送去一封亲笔信,以及一百两黄金。
宋江读完了书信之后,只是收下了其中的十两黄金,另外九十两黄金让刘唐带了回去,暂时寄存于梁山。
然而,就是因为这封书信,让宋江断送了自己的押司生涯。
这一天晚上,宋江带着书信和十两黄金准备回家,在途中被阎婆拦住,并将其带到女儿阎婆惜的房间。
阎婆惜是宋江的老相好,但她却给宋江戴了绿帽子,偷偷跟宋江的一个同僚张文远好上了。她发现了宋江与晁盖等人私通的书信,于是就威胁宋江,并趁机提出了三点要求:
1.成全自己和张文江的恋情;
2.居住的房子和穿戴用品一律不得收回;
3.将书信中提到的一百两黄金交出来。
剧中的阎婆惜
不仅如此,阎婆惜还说道:“如果你不答应这三个要求,我就带上这封书信把你告上衙门,送你进监狱。”
见此情景,宋江只好答应了前两个要求。
而对于第三个要求,宋江连忙解释说:“我只收下了十两黄金,你宽限我几天时间,我凑够一百两黄金之后再给你。”
阎婆惜坚决不同意,她依然咄咄逼人说:“你要马上把一百两黄金交给我,否则我就闹到衙门。”
宋江一怒之下,拔出配刀将阎婆惜杀死,然后过起了流亡江湖的生活。
在逃亡的过程中,宋江逐渐发现,自己在社会上还是非常有威望的。一旦遇上危险,只要报出自己的名字,就一定能够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例如,宋江在清风山上被锦毛虎燕顺手下的人抓住,就在自己即将被挖心的那一刻,他随口说了一句话:“不曾想,我宋江竟然死于此地!”
就因为宋江的这句话,拯救了自己的性命。
得知抓到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宋江,锦毛虎燕顺和矮脚虎王英急忙给宋江松绑,还准备了好酒好菜招待,并说了一大堆道歉的话。
虽然宋江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江湖上颇有魅力,但他还没有打算落草为寇。
宋江认为,尽管自己有命案在身,但并不是特别严重的大罪,若是熬到朝廷大赦天下的那一天,他就可以继续回到郓城县衙门做押司了。
然而,一旦落草为寇,那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了,
在宋朝律法《宋刑统》中明确规定:
“亡命山泽,不从追唤者,以谋叛论。”
根据宋朝的法律规定,落草为寇属于谋叛罪,要被处以斩刑。
其实,真正让宋江下定决心投奔梁山的,是一次偶然的事件。
接到父亲的书信,宋江准备回家的时候,却被郓城县的两个捕头逮捕,从而被发配到了江州(如今的江西省大部分区域)。
有一天,宋江来到浔阳江旁边的浔阳楼里面喝酒,借着酒劲儿,他即兴在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身在山东心在吴,漂蓬江海漫嗟陀。
他年若还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宋江在诗句中引用黄巢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想要效仿黄巢的做法,在当时实属一首大逆不道的反诗。
因此,这首诗给宋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时任江州通判城黄文炳来到浔阳楼时,无意中看到了这首反诗,立即向当朝宰相蔡京的第九子江州知府蔡得章进行禀报。
按照《宋刑统·贼盗律·谋反叛逆》中的规定:
“若有人或因斗争,或是酒醉,辄高声唱反者,决杖臀七十。”
蔡得章认为,宋江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死罪,便下令将其逮捕并处死。
得知消息后,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和清风山上的好汉果断采取行动,将处于鬼门关的宋江营救出来。
此时的宋江对黄文炳恨之入骨,于是请求梁山兄弟帮忙,大闹江州城,将黄文炳杀死,算是解了心头之恨。
但是,宋江彻底没有机会返回郓城继续当官了,只好带着一帮兄弟来到水泊梁山,投奔晁盖,落草为寇。
晁盖
制度的缺陷,导致小吏难以生存
由于宋江身上背了两条人命,他除了上梁山落草为寇,别无其他选择。
宋江从一个官府押司,到成为官府的敌人,这种巨大的人生转变绝非偶然事件,而是当时北宋朝廷政治制度导致的必然结果。
宋江的绰号是“及时雨”,《水浒传》中是这样介绍他的: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主。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危。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及时雨”,却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由此可见,宋江最大的特点就是乐善好施,谁若是遇到困难,他都会慷概解囊,因此在社会上的名声非常好。
人们之所以给宋江取一个“及时雨”的绰号,主要原因是他乐于助人,能够把银子“及时”送到有需要的人们手中。
那么问题来了,宋江身为一个小小的郓城衙门押司,他资助别人的银子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书里面的介绍来看,一大部分的银子或是来自于受贿。
例如,晁盖派遣刘唐给宋江送来一百两黄金,他只是留下了其中的十两,剩下的九十两并非不要,而是暂时寄放在梁山,等自己有需求的时候再去取。
而且,这绝对不是宋江第一次收取贿赂。
宋江的老相好阎婆惜曾经这样说过:“宋江见钱如蝇子见血,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来转去的!”
事实上,宋江的所谓“好做方便”,全部都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若是没有金钱,他自然也做不了“方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官府将要缉捕晁盖等人的消息,被宋江泄露给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有义气,但却是对北宋律法的严重践踏。
根据《宋刑统·职制律·漏泄大事》中的条文规定:
“漏泄大事应密者,绞刑。”
宋江
宋江身为衙门的公职人员,依然知法犯法,仅仅这种“泄露大事”的行为,就已经足够判处死刑了。
纵观整个《水浒传》当中的人物,能够自始至终做到奉公守法的官吏,其实并不多。
例如,宋江刚一被发配到江州城的时候,几乎给当地所有的官员都送了一份厚礼,唯独没有给时任江州城两院押牢节级的神行太保戴宗送礼。
戴宗非常气愤,见到宋江就对他一顿大骂:“你这黑矮杀才,倚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来与我?”
说完,就吩咐手下打宋江。
然而,由于手下都收了宋江的贿赂,没有一个动手的。
见此情景,戴宗更加生气,准备自己亲自动手。
这个时候,宋江开口问道:“我得了什么罪,你就要打我?”
戴宗回答说:“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的行货,轻咳嗽一下,便是罪过。”
宋江说:“你便寻我过失,也不到该死的地步!”
戴宗又说:“你说不该死,我要结果你也不难,只似打杀一个苍蝇一般!”
此时的宋江心知肚明,他马上给戴宗送上银两,还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不料,戴宗立刻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与宋江称兄道弟,日后两人交往频繁。
因此,《水浒传》中能够廉洁奉公的官员少之又少,大多数官员都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门赚钱的营生,拿着朝廷的俸禄,干着违背朝廷法度的事情。
在北宋时期的政治体系当中,官和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官员掌管着权力,通常是靠科举考试或者门荫的儒者,政治地位很高,而且升迁提拔的机会也很多。
小吏负责具体执行某件事情,通常是从百姓当中挑选或者自己报名,社会地位很低,在当时属于贱民的等级。
宋江只是郓城县衙的一个押司,就是属于小吏的官衔。
对于这样的小吏,却在官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官之爪牙,一日不可无,一事不能少,凡是捕匪、解犯、催征、护饷之类,皆须其力”。
一旦踏入小吏这一行,就变成了卑微的贱民,本人和他们的子女都不准科举考试,就连捐纳做官也被禁止。而且,也要从家族的族谱中除名,去世后更是不得进入家族祠堂,当时的人们常常使用“倡优隶卒”来形容小吏的卑贱。
到了宋神宗执政的时候,小吏只有一丁点微薄的俸禄,甚至连维持日常生活的开销都不够。
这样一来,小吏为了生存,只好想尽办法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受贿敛财。
其实,宋江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他深知官场之路充满了凶险。为了不牵连家里人,他很早就让父亲告自己忤逆之罪,从家谱中除了名。
不仅如此,他还在家里挖了一个地窖,随时准备躲避灾祸。
对于宋江的这种行为,《水浒传》中这样解释说:
“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则,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以此预先安排下这般去处躲身。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
在北宋时期,胥吏难当,而且身份卑微,这就导致整个小吏阶层难以生存下去,最终走上和朝廷对抗的道路,这一切都源自于朝廷制度的缺陷。
宋江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
晁盖身亡,宋江成为梁山首领
宋江是水泊梁山的第三任首领,从第一任首领王伦开始,到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结束,梁山的事业总共持续了八九年的时间。
第一任首领:白衣秀士王伦以不发展为发展
在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时候,阮小二曾经说过:“我们有一年多不去梁山泊打鱼”。
由此可见,王伦其占据梁山泊也就只有一年多的时间,然后就被晁盖、吴用等人火并。
刚开始的时候,梁山的规模并不大,只是靠开黑店,以及劫掠过往的单身客人,来维持梁山的基本运作。
朱贵见到林冲的时候,他这样说过:“山寨里派小弟在此地开酒店为名,专门探听往来的客商经过。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无财帛的放他过去。凡是遇见有财帛的单身客人来到这里,轻则用蒙汗药劫财,重则将其杀害,肥肉煎油点灯。”
对于此时的梁山发展,王伦采取的策略是“以不发展为发展”,将梁山的规模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
因为仅仅劫掠单身客人的财帛,不足以把梁山发展壮大。而且,还可以避免梁山树大招风,防止朝廷派兵围剿梁山。
第二任首领:托塔天王晁盖壮大梁山
晁盖从踏上梁山火并王伦,到攻打曾头市中箭身亡,期间约有三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梁山的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攻打曾头市的时候足足有数万之众。
梁山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因为晁盖的胸怀比较宽广,愿意结交天下的英雄好汉。
除此之外,晁盖等人本来就是朝廷捉拿的要犯,再加上在江州营救宋江时与官府对抗,俨然已经公开跟朝廷叫板了。为了自保,他们也会不断招兵买马,扩大梁山的队伍,用来抵御朝廷的镇压。
然而,单靠王伦时代的劫掠单身客人,已经不能满足梁山上数万之众的需求了。
于是,晁盖等人商量:
从劫掠单身客人到劫掠过往的商队。
劫掠周边的州县。
第三任首领:宋江广交好汉
大闹江州城之后,宋江带领结识的十几条好汉投奔梁山,而跟随晁盖一起上梁山的只有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
从力量上对比,直接跟随宋江上梁山或者后来投奔宋江的好汉,占据了绝大多数,风头远远在晁盖之上。
从功劳上来说,梁山上的所有对外行动,几乎都是宋江率领一帮好汉下山实施的。也就是说,自从宋江上了梁山,他的能力有目共睹,晁盖甚至已经被架空。
因此,晁盖认为,自己一定要亲自拿下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在梁山的价值和地位。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晁盖确实不是一位合格的军事领袖,他带领一帮兄弟攻打曾头市,结果却中箭身亡。
随着晁盖的死去,宋江自然而然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梁山的新一任首领。
从此以后,但凡遇到江湖好汉,宋江都会大把大把地撒银子。所以,他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钱财基础之上的。
但是,钱财并不是万能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要说起有钱人,当属《水浒传》中的“柴大官人”小旋风柴进,他花起钱来可比宋江更加阔绰,但他在江湖上的名望远远不如宋江。
这是因为,宋江身上的一种江湖义气和对好汉的尊敬,能够用真心去结交他们,而柴进身上则不具备这些,这也是江湖好汉甘愿追随宋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宋江和柴进两个人同时对待武松的态度,就能够清晰看出他们的区别。
宋江第一次与武松见面的时候,是在柴进的府上,柴进刚开始也对武松以礼相待,但时间一长就变得怠慢了,对武松的称呼也是以“大汉”相称。
反观宋江的待客之道,自始至终都是保持一样的,用《水浒传》里面的话来说:
“若有人来投奔,若高若低,无有不纳,终日追陪,并无厌倦。”
武松
武松离别的时候,柴进虽然置办了送别的酒食,还赠送以金银,但只是把武松送出门口。武松连忙答谢说:“实是相扰了大官人”,言语之中,多多少少透露一种生疏感和距离感。
而宋江陪着武松一路相送,武松内心非常感动,他说:“尊兄,别了,请回。”
宋江则说道:“何妨再送几步!”
两人一起又走了好几里路,武松拉住宋江的手臂,坚持要他回去。
宋江手指远方说:“容我再行几步,那条官道上有个小酒店,我们吃三盅作别。”
在小酒店饮酒过后,性格直爽的武松当场认宋江为哥哥,甘愿为宋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从宋江结交武松的这个事情上为例,他或许是用同样的方式来结交其他的江湖好汉。就连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在评价宋江的时候,说他是“平生以拉手为第一要务”。
宋江被赐死,梁山事业覆灭
正是因为宋江用一颗真心对待江湖好汉,他们从内心感觉到了被人尊重的滋味,从而对宋江心怀感激,心甘情愿地追随。
宋江也正是凭借自己独特的江湖魅力,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的位置,成为了梁山的首领。
从正式成为梁山老大的那一刻起,宋江就开始为梁山的数万人马谋求一条出路,那就是“招安”,投入朝廷的怀抱。
为了具体实施这一计划,宋江首先把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然后挂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标志着梁山以后的发展方针。
然而, 宋江想要引领梁山的英雄好汉招安,这条道路走得并不容易。他把所有的梁山好汉召集到一起,确定了座次排名,还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首词,让铁叫子乐和唱给大家听。其中这样写道: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不料,乐和刚一唱出这首词,梁山好汉就乱成了一锅粥,武松首先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由于众多的梁山好汉都反对招安,忠义堂里面的一场酒宴,就这样不欢而散。
对于招安梁山好汉的态度,宋徽宗本人是模棱两可,朝廷中的大臣也分为了鹰派和鸽派:
鹰派以太尉高俅为首,坚决主张武装镇压梁山好汉;
对于朝廷鹰派的人物,宋江和吴用采取的策略是“证明自己的实力”。两胜童贯,三败高俅,成功让鹰派闭上了嘴巴,为梁山好汉的招安赢得了更多的筹码。
鸽派以宿太尉为首,主张招安梁山好汉,为朝廷所用。
面对宿太尉等鸽派人物的一再示好,宋江巧妙利用京城名妓李师师和宋徽宗之间的特殊关系,花高价买通李师师,请求李师师替梁山好汉说情。
在宋江等人的周密安排下,朝廷的大门终于向梁山好汉打开了。
刚接受朝廷的招安,宋江必须要通过一场战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带领梁山好汉踏上了征辽的征途。
按照《水浒传》中的说法,与辽军的作战中,宋江大获全胜。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相继收复了檀州、霸州和幽州等地。
接下来的日子里,奉朝廷的命令,宋江又带领梁山好汉四处奔走作战,先后剿灭了田虎的起义、以及奔赴淮西剿灭王庆。
而梁山好汉的最后一次替朝廷出征,是征讨南方的方腊起义,这场战斗也成为了梁山好汉的一场噩梦,死伤惨重。
由于方腊的手里兵多将广,熟悉南方的山川地形,而宋江率领的梁山好汉大多都是北方人。
因此,战斗打响后,梁山好汉们一个接一个战死沙场。
虽然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梁山好汉战死多半,跟随宋江一起返回北宋都城开封的好汉只有27个人。再加上此前留在后方的安道全等人,原先的一百零八条梁山好汉,只剩下了33个人。
自从接受朝廷的招安以后,宋江对朝廷忠心耿耿,但朝廷在童贯、高俅、蔡京等人的把持之下,依然对宋江心存疑虑,处处防着梁山好汉。
可惜的是,宋江一心为朝廷效力,最后的结局却是死于朝廷所赐的一杯毒酒。
当喝下这杯毒酒的时候,宋江已经知道,梁山的事业到此化为泡影,当初不顾梁山好汉的反对,执意要接受朝廷的招安,最后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但是,宋江临死之前,他又担心李逵会造反,从而毁了自己辛苦打下来的“忠义”名声。
因此,为了保住这个“忠义”的虚名,宋江特意叫来李逵,让他也喝下一杯毒酒。
至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梁山事业,随着宋江的死去,彻底化为了泡影,消失在了历史的迷雾中。
宋江招安,或是梁山唯一的出路
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对于梁山好汉的覆灭,都会情不自禁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
一方面,对宋江执意要接受朝廷的招安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对梁山好汉的下场感觉惋惜。
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明知道得不到善终,为何非要走这条招安之路呢?
其实,宋江之所以选择招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受到当时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宋江流放江州的时候,曾经在浔阳楼的墙壁上写到“自幼曾攻经史”。
由此可见,宋江是深受儒家的传统教育长大的。
而在儒家的思想当中,为国效力是一个知识分子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进入朝廷为官,是当时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宋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也会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二、受到当时环境和制度的限制
宋江领导下的梁山,已经发展壮大成为朝廷的隐患,朝廷出兵围剿是早晚的事。
宋江内心深知,梁山想要长期保持这种现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急切想要为梁山兄弟们寻找一条出路。
在当时来说,摆在梁山好汉面前的出路只有三条:
继续和北宋朝廷对抗;
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推到北宋朝廷的统治,改朝换代;
归顺朝廷,接受招安。
后来的事实证明,宋江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归顺朝廷。
其实,若是梁山好汉坚持长期对抗朝廷,后果只有死路一条。虽然梁山好汉曾经两胜童贯,三败高俅,但是以区区八百里的水泊梁山,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
历史上真实的水泊梁山,也是被朝廷镇压的,更何况梁山之前就是靠打劫过路客商、劫掠周围乡村为生的,劣迹斑斑,已经不得人心。
所以,宋江除了接受朝廷的招安这条路以外,别无选择,若是长期对抗朝廷,不可避免会遭遇被剿灭的命运。
纵观中国的古代历史,类似宋江这一类人非常多,他们身上都有过人的才能,不甘心屈服于人。但是,朝廷的人才选拔制度往往因为自存在的各种弊端,将这类人才排除于主流社会之外,导致他们没有办法找到一种报效国家的渠道。
这样一来,他们又不甘心平庸,只能走向与朝廷对立的一面。然而,他们渴求的就是以此作为筹码,便于进入正规的做官途径。
因此,在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想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宋江就是采取了“受招安”这种为国效力的渠道。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也不失为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才构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著
【友情提醒:原创不易,未经过允许,禁止以任何形式复制抄袭发布到其它平台,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