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渝中区新华路乘长江索道过江后,便进入南岸区龙门浩老街,这条路线,是游人了解山城的最佳路线之一。近日,不少外地游客称,“龙门浩老街长江索道站旁,别有洞天”。在这些游客眼里,那是一条充满重庆特色的壁画街。也有游客在旅游中表达心情称,“真想知道龙门浩老街那幅鱼跃龙门是谁画的”。这到底是谁的杰作呢,别说游客们不知,重庆人也了解甚少。
(资料图片)
南岸区龙门浩老街大门以及房屋外墙涂鸦彩绘焕发新生机,变身“艺术”街区。
游客们所指的这条壁画街,非常醒目好找。但凡从龙门浩老街长江索道站出口走出,便一目了然。熟悉这里的重庆人都知道,这里是一处老旧街区,盖碗茶、豆花饭、重庆小面等店铺沿街而设。居民楼沿山势而建,部分路段需爬坡上坎。这里的墙面和街景,经过岁月洗礼,早已显得斑驳沧桑。但近年来,这里的一切似乎变了样,变得色彩斑斓。笔者看到,沿街老树被人为画上了骏马、长颈鹿、葫芦娃等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并没有刻意装点,而是根据老树原有造型进行创意描绘;就连电线杆上,也被点缀了一幅黑猫警长。街边的商铺卷帘门上也穿上新衣,具有山城特色的老吊脚楼群,在上面活灵活现。
龙门浩老街里的鱼跃龙门3D立体画
龙门浩老街里的鱼跃龙门3D立体画吸引市民拍照合影
欢迎来到“龙门浩”,这三个字清晰地呈现在楼前牌坊上。正对长江索道出入口的过道里,设置有简易的石梯作临时座椅,不时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停下脚步。有的拖着拉杆箱,有的推着婴儿车,有的是一家三口,有的带着闺蜜好友……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在这里留影拍照。他们身后,是由多幅壁画组成的龙门浩老街盛景。站在里面,抬头一看便是一片蓝天,人犹如在画中,也犹如身处在时光隧道里。
令人震撼的画面来了,拾梯而上,鲤鱼翘着尾巴呈越过龙门之势。爬坡上坎的台阶犹如江水波澜起伏,两旁墙面被装点为绿叶荷花。远处楼房墙面,描绘出一幅青山绿水的龙门壮景,月亮弯弯挂在山边。从楼上往下看,正好是一幅鱼跃龙门的立体画面。当地居民们说,许多游客不知,每当夜幕降临时,墙上绘制的那轮弯月,便会透出月光,如梦如幻。
老旧的龙门浩居民楼外墙穿上了彩色新衣
两面墙壁由多幅壁画组成的龙门浩老街盛景,人犹如在画中,也犹如身处在时光隧道里。
游客会发现,这番街景与网上走红的黄桷垭涂鸦艺术街有些相似,但明显不同的是,这里以巴渝风、中国风的笔墨风格为主。通过南滨路管委会,笔者得知,这些画的确由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完成。该学院专业教师王松介绍,这里的一笔一划,前后分两期进行,近年来完全呈现于公众面前。“龙门浩壁画街一说,是众多网友自行定义的。这里究竟是涂鸦街还是壁画街,由公众们根据喜好评定。”王松说,师生们付出了诸多努力,在校的同学们负责设计,毕业的学长学姐负责绘画。王松通过向学校申请,将校园课堂搬到了龙门浩现场教学,一切都在尝试和突破中的进行。王松透露,师生们将国画、3D立体画等多种绘画手法融入其中,并采用英国进口的丙烯作为颜料。这种颜料保存时间长,其特点是色彩鲜艳。
老墙变为壁画墙,记录着龙门浩的历史过往,市民坐在壁画前犹如在画中。
老墙变为壁画墙,记录着龙门浩的历史过往,市民坐在壁画前犹如在画中。
“‘龙门皓月’之所以能在夜晚发光,是因为弯月背后,安装了先进的发光装置作点缀。”王松形容说,尤其是夜幕降临时,月光洒下来,将台阶层层点亮,阶梯犹如层层江水,波光粼粼,既可体现鱼跃龙门的唯美感,也隐透着节节登高的美好祝愿。
据悉,在绘画前期准备上,师生们从各方搜集了大量资料,做足了功课。大家希望这里的每处角落、每个拐角,都能迸发出惊喜。就连龙门浩街道的老宣传栏,也通过艺术的手法作了巧妙的转型。“城市品质提升,离不开创新与实践。艺术源自于生活,现在年轻艺术生想法多元,对色彩有独特的见解。”王松认为,重庆城市品质和面貌的提升,为年轻艺术生创造了历练的舞台。未来,将有更多美好的画面,呈现于重庆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