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夫


(相关资料图)

8月以来,为充分发挥四川地理标志产品优势,四川围绕省级公共品牌“天府地标”做了两件提质升级的事情:

一件事是让“天府地标”系列产品正式入驻洪雅瓦屋山的天府地标馆。这标志着四川在培育地理标志四川品类代名词,擦亮“川字号”地理标志金字招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另一件事则是,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邀请广东客商的“天府地标”暨“圳品”选品项目组到乐山市、宜宾市调研,并开展四川地理标志暨川货出川“圳品”项目座谈交流,加快促进“天府地标”系列产品推广销售到大湾区。

今年6月,“天府地标”集体商标的成功注册获批。拿到集体商标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对地理标志品牌的打造,即如何让地理标志发扬光大,开发它的品牌价值,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大量的地理标志产品都是区域性消费产品,且多数地理标志产品徘徊在传统的利益诉求点、诉求方式上。一是与“90后”“00后”消费者距离甚远,没有能够让新生代消费者与品牌产生共鸣。二是偏安一隅,越来越缩小其消费市场,无法推向更广阔、更具溢价可能的国际市场,最终导致稀缺物种、传统工艺濒临灭绝。

因此,地理标志产品应当通过积极构建与现代消费者的关系,形成新型的、真正具有品牌粘性的消费关系,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发展,提升,并延伸到更有价值的、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如果一个地方的地理标志产品消费者“线下看不见,线上买不着”,那多半是当地地理标志无品牌系统规划、无强势产品品牌等原因导致的。这需要地方政府在产业层面进行结构化布局和整合,形成联合品牌提升综合实力。

阿坝州九寨沟县就给出了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功案例,当地通过设计九寨沟县脆红李、甜樱桃、大红袍花椒、牦牛干、老巢蜂蜜等特色产品包装,编制《“阳光九寨”包装应用规范手册》,规范产品统一对外展示形象,为品牌标准化管理迈入正轨蓄势聚力。又如资阳市的区域公用品牌“资味”,以“健康、传承、精致”为市场定位,以资阳农发集团作为实施主体,截至目前已发布包括安岳柠檬、雁江蜜柑、临江寺豆瓣等地方特色产品在内的8大系列76个“资味”单品。

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后,如何进一步拉进地理标志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一系列带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品牌名称、视觉标识等,或许能帮助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品牌标志。

例如四川打造的“蜀里安逸”消费品牌,就构建出独具四川魅力的消费体系。“安逸”是四川方言中最有代表性的词汇之一,看大熊猫、吃火锅、听川剧,这些都是巴蜀大地安逸文化、巴适生活的精彩体现。正如四川省商务厅厅长徐一心所言:“‘蜀里安逸’正是基于四川特色、回应群众期盼而提出来的。加快培育具有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的消费品牌,也旨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需要强调的是,地理标志本质上是“公共品牌”,鱼龙混杂、滥竽充数等乱象难以避免。这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兼顾好消费维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不然就会因为假冒伪劣产品丧失品牌粘性。

一方面,注册集体商标为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维权和保护的法律效力。如2022年9月,重庆市合川区桃片管理协会因绵阳某企业在生产、销售的桃片包装上擅自使用“合川桃片”,将该企业诉至人民法院,并取得胜诉。

另一方面,对于地理标志的维权和保护,应当基于公共价值,不能捆绑集体利益谋取私利,甚至变成一种商业垄断行为,这显然有违地理标志商标的立法宗旨。2021年以来,“潼关肉夹馍”“逍遥镇”“青花椒”等商标纠纷事件引发社会公众对如何确定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边界、如何兼顾商标专用权与公共利益之间平衡等的广泛讨论。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此高度高度重视,结合相关商标维权事件反映出的问题,推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修改工作,其中拟就含有地名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正当使用情形予以细化,明确商标注册人的权利边界。期待《办法》尽快修订完成并公布实施。

综上,深入挖掘区域特色价值,在兼顾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益,才能更好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相信在未来,地理标志产品会深入到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多“川字号”地理标志产品将走出国门、享誉全球。

编辑:孙家钰 校对:张可 审核:申涵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