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小墨

编辑| 小墨


(资料图)

引言

晋朝,历史上一时的璀璨王朝,但提及司马氏之晋,后人多有避而不谈,仿佛成了历史的遗忘角落。

西晋虽曾短暂大一统,然而其后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使中原沉浸在战火的硝烟中。

异族纷纷南侵,东晋无奈之下,只能依赖世家大族的庇护,南渡维持残喘。

古代王朝,多以礼义廉耻为国之纲,君臣忠诚为民之魂。

然而司马氏的晋朝,却将“忠”这字从国策中删去。

司马懿一世曾名誉扫地,其子司马昭公然弑君,此二人之举,彻底颠覆了儒家强调的忠诚精神,使晋朝只敢强调孝道。

在失去忠诚基石的情况下,司马氏又如何稳固其江山?

儒术与汉朝的坚守

汉武帝时,儒学被奉为国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举使儒家思想深入骨髓,为汉家建立了坚实的道德纲常。

尽管东汉晚期烽烟四起,汉室仍有强大的凝聚力。

其核心,就是将皇权神化,宣称刘氏为天命所归。

这套儒家体系,不仅巩固了社会秩序,也标明了道德标尺:臣服于君,子敬于父,妻尊于夫。

逆者被视为逆德,历史将永远地记住其罪行。

对于统治者来说,儒学道德有利于维系统治,故两汉不吝于推崇儒家,影响了四百年的思想文化,甚至对邻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尽管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众多士人却仍将儒家三纲五常视作生命。

董卓乱政,王允却冒险刺杀,牺牲个人地位维护王室正统。

汉室虽凋零但仍有强烈的号召力。

曹操在位,虽有众多谋士如荀彧,但他们真心归顺的是汉室,而非曹操本人。

荀彧为曹效力,却为汉室心忧,甚至宁死不见曹篡汉。

关羽“降汉不降曹”,显示了汉室对他们的深厚影响。

曹操自己也只能依赖汉帝的名义来发令征战。

总之,儒家在汉朝建立的深厚道德底蕴,使得在动荡时期,众人依旧为汉室而战,显示了其不朽的魅力和影响力。

权谋与破碎的儒家三纲五常

在历史的洪流中,曹氏一家势如破竹,遥指王位。

尽管曹丕篡位,汉献帝尚能保全,仍保有皇家礼仪。

但此举,已震撼了众士族的信仰。

于是,当司马氏后续之事随之上演,众人早已见怪不惊,众名臣纷纷与司马懿为伍。

时值曹魏,如蒋济、王观、孙礼,更甚至曹操亲信之后,如钟会、贾充等,均投其所好。

司马氏的晋朝,立足于已破碎的儒家纲常。

先有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后又司马昭公然弑君,使得士族信仰天子神圣的观念破灭。

四百年的儒家秩序被一家之言摧毁,这也意味着他们需更多手段来维护安定。

司马炎登基之际,他的警惕性空前高涨。

毕竟,自己的皇位便是由外姓大臣篡来。

因此,他大量依赖亲族,大肆分封宗室为权贵。

尽管如此,他也深知非得倚赖外姓臣子不可,但他如何确保其忠心呢?终归一策:以财买忠。

短视的治国之策,不在教化,而在金钱。

不似其他王朝,推崇简朴,晋朝更是热衷奢华,源于司马炎用财力笼络的策略。

权舞与破碎的道统

在历史的长河中,曹家势力横扫千军,一路踏上了王者之路。

即便曹丕得逞,汉献帝依旧留有余温,仍保有皇家礼制。

然而,此举已如雷震耳,动摇了众士族的心念。

因此,随着司马氏接踵而至的行动,世人早已驾轻就熟,众名臣如蒋济、王观、孙礼,及至曹操密友之裔,如钟会、贾充等,纷纷与司马懿抱团。

司马氏的王朝,是在儒家的尊严已遭破坏后立基的。

首先是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再至司马昭公开行刺之举,使得士族对“天子”一词的神圣感彻底瓦解。

四百年的道德观被家族之力所撼动,这也预示着他们需以更多策略维系王朝。

司马炎继位之时,处境颇为微妙。

毕竟,那金色的王冠原是外姓大臣篡夺之物。

因此,他大力依托家族,封赏亲宗以稳固地位。

然而,他同样清楚必须得赖外姓支持,但又如何确保其效忠于己呢?唯有一策:用财帛为饵。

治国策略非求长远,只求短暂的稳定。

与众不同的王朝,不是推崇简素,而是倾向繁华,这正源于司马炎的“笼络之术”。

晋朝的辉煌与颓废

晋王朝中,豪门竞炫如日中天,那风头绝非今日之所谓炫富能望其项背。

驸马王济,财如流水,不避花费,将黄金如沙砾般铺地,其豪门风范犹如“金沟”般昭然。

曾有乳猪以人乳为馔,美味至极,司马炎亲尝之后,赞不绝口。

何曾,当时的丞相,每日之消费,如同普罗大众一年之积蓄。

但当他于宫宴中,竟因对皇家盛宴的饭菜嗤之以鼻,口出狂言,称其不如家中美食。

司马炎宽宏大量,竟容其自携家常便饭参加盛宴。

这在古代,可谓史无前例,毕竟古时赐宴乃皇恩浩荡,岂能嫌弃?

驸马、丞相如此挥霍,若于其他朝代,定会引来君王的雷霆之怒,想到明初的朱元璋,更是直接以皮之不存、肉之不附的方法来治之。

石崇与王恺之间,斗富竞炫更是推至巅峰。

糖水洗锅、绸缎长廊,无所不用其极。

司马炎非但未制止,反而参与其间,为王恺献上珍稀的珊瑚,令其势头一时盖过石崇。

但石崇毫不示弱,以更大的珊瑚回应,致使王恺无言以对,黯然收场。

司马炎之所以纵容这般,非因其无能,而是身处困境。

那时的风气已不似昔日,道德纽带已然松弛。

他唯有以权与财收买心腹、维护宗室,但这种以权交易的关系,不过是昙花一现。

八王之乱后,西晋江山动荡,五胡乱华,东晋的司马睿,已无法如旧日之统治,权力不再,终成悲歌。

结语

西晋的风华终将逝去,从那一刹那——司马懿与他的后代篡夺皇位的时候,这章节的结局已被预写。

晋明帝听闻先辈的罪行,内心羞愧得如刀绞,即使是司马懿的骨血也对此嗤之以鼻。

天下之人怎会尊敬这样的皇室?

凭金钱和权势勉强维护的王权,终将沦为沙尘。

后来的宋、齐、梁、陈都成为了“跟风少年”,盲目跟随,可见司马懿父子之行,为历史留下了怎样的恶劣先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