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生活多少有点微妙,一个亮起的信号标识就能让我们与全球连接,一个可触摸的 6 英寸屏幕便能让我们在各地穿梭......那些曾经遥远的距离,逐渐变得伸手可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身处其中的我们一边享受着漫游的乐趣,却也在不经意间,变成一座座慢慢散开的 “孤岛”。
Alexvi -《Lonely Plant》
或许是因为世界运转过快,“自我” 变得更重要,又或许是这种生活方式之下,我们无意识地筑起了高墙:深度沟通、情感共鸣、社会关系等被 “快捷生活” 逐渐稀释。
因果互为,手机与网络倒成为了一种 “药”。
Alexvi -《Lonely Plant》
当精神匮乏涌上心头,手机能够带来直白的刺激,让人沉迷其中;当渴望沟通,大数据的推送便会精准就位,让我们看见想看的。但当我们放下手机,孤独感便会再次袭来。
这让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成为了 “孤岛”?我们需要的究竟什么?手机是 “解药” 还是 “毒药”?我们是否需要逃离 “孤岛”?又该如何逃离?
当代约会构成:10% 约会活动, 20% 各说各的, 70% 的玩手机。无论是心血来潮的二人野餐,还是七夕的浪漫约会,精心打扮和仪式感与其给对方看,不如拍一些美图和 Vlog 发膨友圈。
Girl"s total:thisnorthat
Boy"s total:2nd reference
比起对象敷衍又千篇一律的赞美,来自膨友圈好友的点赞和评论更能带来真情实感的喜悦。没听清约会时对方说了什么?有可能是因为全程只顾着 P图,又或许对方的话的确比 Siri 还无聊。
是的,恋爱三年,聊天的话题无非是可有可无的生活琐事和工作日常,再也没有心动或者深入的话题,哪怕偶尔有念头一闪而过,最终却常常以不知从何开口收尾。
当身处情感孤岛,既被困在各自的领地,却也提不起劲重新认识一个人。懒得重新开始一次新的交流,于是便停留在这种不咸不淡、不远不近的关系中。还爱吗?不知道。上次好好聊天是什么时候?不记得了。
身处都市,打扮精致,早 C 晚 A,这几乎是当代青年生活的标准。以至于当我们提到 “态度” 时,似乎再也没有更多表达。 我们成了被复制的 “孤岛”。
互联网的每一秒都很热闹,潮流、八卦、科普总是在不断刷新,只是这些资讯看起来也有些大同小异。一旦给一条内容点赞,便能收到一万条相关内容,有一种爱叫 “大数据觉得你喜欢”。
比起获得同质化的信息,彼此之间信息的割裂才让 “孤岛” 们越漂越远。如果过去南北半球很难得知对方在做什么,那么今天三个小时前错过的瓜到三小时后的反转,能让你深度怀疑自己。
Boy"s total:MR.SIGNS
Girl"s total:thisnorthat
信息茧房所带来的 “孤岛” 早已存在,却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不断被加剧。喜欢嘻哈的人不知道为什么那么牛 X 的 Rapper 在别的节目里低声下气,关注金融的人无法理解有人竟然不知道基金和股票的区别。
社交变得更难了,比起面对面相处时的尴尬,在网上所构建出来的形象更能带来安全感。打出一串 “哈哈哈” 并不意味着真的在笑,更像某种肌肉记忆。
Boy"s pants:2nd reference
Girl"s total:Nosissy
网络中的健谈男孩,现实中可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社交媒体上的精致女孩,见面时先犹豫该说自己的真名还是 ID 。
倒不如躲在手机屏后,用表情包和语气词填满聊天的空白,或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至少把 “孤岛” 装饰得有模有样。
也不必担心现实世界交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了手机,那些令人困扰的社交问题似乎很轻松地解决了—— 一旦见面就互删,直接快进到社交的结局。
毫无疑问,如今 “人均孤岛” 的局面里,没有一台手机是无辜的。
互联网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换,但真正的情感流露所需要的行为、语调、表情始终难以被替代,对自我的探索与表达,也常被掩盖在互联网烦人语境和设定下。
这也反映了如今青年在城市之中的一些现状:缺乏安全感、逃避现实、难以拥有私人时间等。手机无疑能够快速地填补他们内心这一部分的缺口,然而社交恐惧、空巢青年等相关现象却并没有因为手机科技的进步而减少。
在我们试图以自嘲消解孤独的时候,或许仍然在渴望更深层的,更专注的,更完整而非碎片化的相处,这所需要的共情能力、独立思考是手机不能完成的。
或许只有真正地放下手机,才能迈出 “逃离孤岛” 的第一步,只有当那个 “岛” 真正属于自己,我们才能够呼唤更多同类,让 “岛” 不再是 “孤岛”。
模特膨友
张洁钰|TiFFanY Models Asia
森林|By Akai
幕后膨友
监制|卡卡/甘甘
主编|捷伦
造型|Giki
摄影|宇轩
摄影助理Steven
撰文|Patricia
妆发|Fiona
设计|NONO
更多膨胀
膨友你好
据说,跳舞的人走到哪儿都在发光
膨来仙岛
试试带着偏见玩飞盘
膨友说
是谁过四个月了还没复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