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据埃菲社近日报道,参与北极地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计划“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计划”的科学家证实,大气中碘的存在是造成北极臭氧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来自19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团队参与了这项工作,其中也包括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团队。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月刊上发表了他们的结论。
他们将碘列为北极大气中表面臭氧破坏的第二个原因,仅次于光解(物质通过光的作用分解)对臭氧的破坏。
来自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罗卡索拉诺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加入了该任务,并登上了在北冰洋冰层中搁浅一年的“极星”号破冰船,与一个由600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一起轮流分析与全球变暖有关的环境变化。
报道说,平流层(海拔15至50公里)臭氧遭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烃。研究报告指出,这些是与使用制冷系统、绝缘泡沫或空调等相关的化学物质,它们会削弱臭氧层,大气中90%的臭氧都集中在平流层。
然而,研究人员也观察到短时间内,臭氧破坏将极地陆地表面零至10公里处对流层的臭氧水平降至最低,大气臭氧的10%集中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