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开始于南北朝时期,真正完善于隋唐时期,之后一直沿用到清朝,历朝历代,多少学子上京赶考,企图金榜题名,鱼跃龙门,光耀门楣。在古代交通很不发达,很多书生都是步行进京,由于进京赶考路途遥远,所以带的路费盘缠也很多,但是沿途土匪强盗打家劫舍,却从来不敢打劫这些进京考试的学子带的盘缠,这到底为什么呢?


【资料图】

第一:进京赶考的学子都受到官府的保护,科举考试是为朝廷选拨官员,今天的读书人就是将来的国家栋梁,古代科举考试,都是好几年才一次,所以考生报名后,都会得到官府颁发的特别通行证,沿途都会受到优待。

另外沿途的官府也会为考生的顺利进京做足准备,提前张贴布告,进行剿匪宣传,如果考生在那个地方出了问题,当地的官员将会受到处罚,轻则免职,重的将会砍头。所以考生由于身份的特殊,一般不会出现被打劫的情况,就算真的倒霉被强盗掳走,只要考生说明自己身份,土匪一般也会放行,因为土匪也不愿意为了一点小钱给自己惹麻烦。再说了,很多考生都很寒酸,也没多少钱。

第二:在古代都是讲究侠义精神,土匪也是被迫无奈落草为寇的农民,古代的土匪一般都是杀富济贫,就像梁山好汉一样,并非什么人都打劫,实际官有官道,贼有贼道,土匪打劫一般都是恶霸劣绅或者为富不仁,或者贪污受贿的贪官,告老还乡这种,一般都逃不过土匪的黑手。

对于普通家庭的穷困子弟,土匪一般都不会打劫,就算遇到了也有惊无险,就像进京赶考的学子,本来都是穷苦人家,带的盘缠除了干粮,可能就是一些碎银子,土匪就算夺走,也没多大意义,所以一般都不会打劫学子的。

第三:古代都很尊重读书人,在古代无论社会哪个行业,都很尊重知识分子,山贼土匪也不例外,所以他们是非常尊重读书人的,尽管自己没有文化,但是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后代也继续当土匪,世世代代当土匪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土匪整天打打杀杀,还时刻面临被官府剿灭的危险,所以他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成为读书人,所以在遇到读书人的时候,也有几分尊敬,所以不会随随便便就把进京赶考的书生,洗劫一空的,这种做法也不符合土匪的规矩,甚至会遭到属下的鄙视,以后也没法带兄弟们打劫了。

第四:土匪也怕遭报复,因为书生进京赶考,很可能会金榜题名,如果真的金榜题名,反而被土匪打劫了,那么当真正有权力后必然利用国家军队,来找土匪报仇,剿灭土匪,所以土匪就会因小失大。另外土匪也会考虑到这一层,所以土匪一般遇到进京赶考的书生,一般不会打劫反而还可能会慷慨解囊资助其考试,但是一般考生都会拒绝,因为这样做很可能有通匪的嫌疑,还没考试先被告发通匪,那么就一生都后悔了。

实际在历史上,真的土匪打劫考生的很少,反而进京赶考失败后,心灰意冷,落草为寇的却很多,比如黄巢,曾经在长安考生名落孙山,然后满怀失意的当了土匪,最后领导穷苦农民扯旗造反,一路杀到长安,但是由于自己阶级的局限性,最后失败了,另一个就是洪秀全,洪秀全也曾经考了很多次,将近30岁仍然没考中,最后就误入歧途,创立拜上帝教,开始传教授徒,最后也是扯旗造反,甚至打下半壁江山,和大清分庭抗礼。但是最后也是逃不出自己的阶级属性,在稍微取得一点成功就开始追求享受,最后功败垂成。

自古以来,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行业,但都有一点就是必须守规矩,做什么守什么规矩,既有所能必然有所不能,所以想在一个行业有所建树长期发展,必须遵守这个行业的规矩,不可越雷池一步。否则将不溶于自己,不容于天下,最后身败名裂。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