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的琅邪阳都,当时的东汉王朝已经衰败了,整个国家群雄割据,互相争战吞并,形势非常混乱。而诸葛亮胸怀大志,对天下大势非常了解,而他与刘备的结合恰似如鱼得水,力量一天天壮大起来。刘备事业的进展,大部分都被诸葛亮《隆中对》的分析给说中了。
而对于刘备阵营,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结为异性兄弟。之后再加上诸葛亮成为他最大的力量,对刘备来说,最幸运的不仅仅是拥有了两位能力超强的好兄弟,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自己的事业贡献出一生的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的情义丝毫不比关羽和张飞差,他前半生辅佐刘备打下蜀汉基业,后半生辅佐后主刘禅,尽心尽力,呕心沥血,可以说是刘备的铁杆。
而在蜀汉后期,蜀汉出现无大将的尴尬,正值危局,赵云、张苞又相继离世,这给了诸葛亮巨大打击,虽然对二人的死十分痛心,但是诸葛亮在听到二人死讯时却有着不同的反应。
赵云想必大家也不陌生,,赵云都颇受刘备和诸葛亮的重视。蔡瑁在荆州设宴,邀刘备出席,刘备不带关张,却带领了赵云出席。在长坂坡,为救二位夫人与阿斗,赵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杀得七进七出,拼力死战。后人有诗赞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云不仅是位叱诧风云的勇猛战将,而且难得的是很有智谋,且品德高尚,目光长远。刘备入川之后,想把成都有名田宅分赏有功诸将,众皆同意,独赵云劝阻说:“从前霍去病说过,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国贼曹操尚在,现在不是我们享乐的时候;益州人民饱经战火,应使他们安居乐业才是正理。”可见其目光远见。
论三国时代的武将,赵云说得上是第一流人物。用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的话说,此人胸怀大局,骁勇善战,仁、义、礼、智兼具,堪称千古名将楷模。赵云还参与了诸葛亮公元228年的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宣称从斜谷道出兵,由赵云和邓芝做为疑兵,占据着箕谷,吸引了魏大将军曹军的主力。
第二年,公元229年,赵云病逝。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而张苞去世时诸葛亮的表现是这样的:诸葛亮二出祁山伐魏,攻破阴平、武都二城,又派王平、姜维、关兴、张苞四将前后攻杀魏将郭淮、孙礼。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后军急忙救起,头已跌破。不多日,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因为赵云是因为病重而死,其实诸葛亮对赵云的死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张苞是因为外伤死去的,而此时的张苞正值壮年,对他更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另外此时的蜀国已经国弱民穷,人才出现断层,尤其是能够率兵作战,独当一面的将军更少了,所以才会这样的情况。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