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小时新闻按:作家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近日出版。这部新小说从唐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发,马伯庸用故事展现了“三日而味变”的荔枝是如何从岭南运到长安的,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故事结尾,安史之乱的雷声隐隐可闻。小说展现了唐代社会政治、风俗、经济、科技等方方面面。


(资料图片)

承蒙马伯庸先生委托,让我为《长安的荔枝》笔序。马亲王的著作,经常带来现象级的效果,这种效果不仅局限于文学界,更涉及到影视、旅游、地方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马亲王的巧思和他对现实的关怀,以及那种渗透骨髓的幽默感、对史料和细节的孜孜以求,恐怕就是他成功的因素。

除此之外恐怕还有一个原因,马伯庸把他对历史的熟稔与现实关怀结合在一起,使得他的文笔能直击人的内心。写的是古人,却让我们经常看到自己。这部《长安的荔枝》就是如此。

一连串跌宕起伏的故事次第展开,密不透风,令人无法释卷,这是我们熟悉的马亲王风格。

但与以往不同,这也是一个古装版的职场小说,是一个职场社畜拼命上岸的故事。第一页里,一个苦哈哈的房奴李善德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要在一线城市买房,要贷款,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要为稻粱谋,而且是每天有数的稻粱。看到这里,相信一些人的脸上已经出现了苦笑。

也正因为要积极为稻粱谋,所以李善德轻易就被中层领导拿捏,领导用阴招将他送上了去岭南的路途,去完成那个显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皇帝递送新鲜荔枝。他甚至要为最坏的结果做打算——命丧黄泉之前与妻子离婚,让妻子孩子规避债务,而杜甫讲给他的一个老兵的励志故事,才让他下定决心向前走。

杜甫像,蒋兆和绘。作为历史人物,杜甫也在小说中“打酱油”。

小说里那些通天阴谋、暗杀,是我们一辈子不会遇到的事情,但整个小说的内核却是那么真实,因为它直接洞察人性,小说围绕着复杂的唐代职官结构和行政运作机制展开,许多名词估计多数读者都闻所未闻,但读起来却直慑人心,不用明白每个词的含义就能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因为,这一个“大盘”背后蕴含的机理是有共性的。

但是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精神能让人冲破这一切,那就是豁出命去守护我们所珍视的东西,它带来闯劲,也让自己不至于最终活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李善德就是凭借这种精神,对得起职责,更对得起家人。文学需要宏大叙事,但也需要这些小人物的细节,让我们体味贯穿古今的共性。我们更容易与古代的“自己”共情。

【人物名片】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