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颍川太守,起家郡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多次赞扬曹操并举荐他。其父司马儁是东汉颍川太守。司马懿一出生就是官三代,可谓出身名门望族。在这种家族出身的司马懿,从小就具有雄心壮志。
第一次装病,不屑效忠曹操
(资料图)
前面说了司马懿的家世,也正是由于自己出身名门望族,他根本看不上出身宦官的曹操。年轻时候的司马懿就对专权的曹操非常不感冒。
但是,曹操这人呢,特别喜欢人才,再加上南阳太守杨俊和尚书崔琰都给了司马懿很高的评价,因此司马懿不想做官都很难。
曹操派人征召司马懿入朝当官,司马懿知道无法推辞。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司马懿在院子里,支开自己的弟弟,司马懿用力挥动马鞭,让满载着粮食的车辆把自己的腿压断。
郭嘉虽然看破了司马懿的诡计,但是一时间也无可奈何,只是建议曹操不妨储才以待后用。这样曹操想让司马懿当官的想法只能就此作罢。
第二次装病,发动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的第二次称病,是在掌握了魏国大权的时候,跟曹爽共同辅佐曹芳。曹爽的父亲是大将军曹真,而曹真是曹操的儿子。
曹爽一直视司马懿为眼中钉肉中刺,在曹爽当上大将军以后,就把同样身居高位的司马懿赶出魏国朝堂的权力中心。
司马懿被曹爽安排担任太傅一职,是曹芳的老师。这个位置名头吓人,但是没有实权。曹爽对司马懿也是非常的忌惮,但是要想一下子把司马懿以及其党羽从核心权力中踢出,也并非易事。
司马懿本来就足智多谋、诡计多端,自然不甘心把军政大权拱手相让。一方面让自己的大儿子司马师控制部分兵权,另一方面自己假装生病不久于人世来欺骗曹爽,降低曹爽对他的忌惮。而司马懿家族私底下养了很多死士,这为后来的高平陵政变积蓄军事力量。
终于在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司马懿觉得时机成熟了,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城门,率兵攻占武库,正式发动政变。
高平陵之变的结果是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亲在朝中的势力被清除,诛杀牵连近五千余人。至此,曹氏宗亲势力日渐薄弱,司马家族完全掌握魏国大权,经过司马师、司马昭等人长期把握曹魏朝政,逐渐消灭了支持曹氏政权的势力,为后面的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奠定根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