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司马懿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在各方势力角逐的情况下,各方谋士在后方建言献策。谋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关乎一个国家的走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对于蜀汉江山的成立有着巨大功劳,刘备感慨于诸葛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但诸葛亮下山前,他的老师司马徽却暗自感慨:“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预言也预见了刘备和诸葛亮后来的发展走向。
其实诸葛亮在茅庐和刘备的一番对话就能看出蜀汉江山必败,这个不下山就能剖析天下形势的经典对话流传至今,原本是不可超越的经典,以现在眼光去看却是漏洞百出。
这个形势分析为何埋下了刘备覆灭的种子?它有着怎样的发展走向?
一、襄阳隆中三分天下
司马徽曾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这一点确实是毋庸置疑,我们先来看下诸葛亮出山前的场景。
刘备想要匡扶汉室,他急需一个目光长远的军师,四处打探后听说了诸葛亮大名,在徐庶“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的建议下,刘备便开启了三顾茅庐模式,在襄阳隆中试探了诸葛亮的真实才华。
正是这番对话让刘备对诸葛亮肃然起敬,但形势真的像诸葛亮所说的那般三分天下如此简单吗?
我们先来简单看下诸葛亮的三步计划,诸葛亮首先抛出了第一步:曹操不可取、孙权可做援,将曹操定位为最大的敌人,如果能够联合孙权将曹操击毙,这就会为蜀汉开疆拓土提供巨大的空间。
第二步,夺回荆州、益州。诸葛亮认为这两个州的州牧性格懦弱、没有主见,很容易就会被攻克,而他们作为要塞之地,易守难攻,如果拥有了这两州,才能有争夺天下的资本。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攻打中原,出师攻打中原的前提是“天下有变”,这个变指的是曹操政权的下台或者局势的扭转,静观其变后再出手征讨。这三步计划看似天衣无缝,结合当时的实际场景来看,确实是存在不少问题。
接着我们先来看下诸葛亮规划的漏洞,第一步:“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曹操的行为相当于大逆不道的谋反行为,由于他势力成熟,不能将其联盟,况且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有目共睹,刘备便不可和曹操联盟。
虽然看清了曹操的实力,但诸葛亮忽略了孙权的能力。孙权自然不会在刘备攻打曹操时坐以待毙,每方势力都想坐收渔翁之利。
一旦刘备率兵和曹操对峙,孙权必定会“横插一刀”去夹击刘备。刘备势力较弱,极易攻克,无论刘备胜利与否,对孙权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孙权也非常清楚:一旦他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那刘备下一个攻击对象就是他,所以以此为援是过于天真的想法,战场上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二、计策谋略漏洞百出
第二步忽略了刘备的军队数量: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问刘备是否愿意夺取荆州、益州,对于“无家可归”的刘备而言,他需要一方领土作为根据地,自然会同意占领荆州、益州。
荆州和益州地理位置优越,诸葛亮的初心是夺取这两州后就可以攻打曹操的大本营洛阳,殊不知,想要攻打洛阳就必定要举极大兵力。
一旦荆州军空就面临着失守的风险,孙权等人“趁火打劫”也是极有可能的,这一步纵使可以侥幸而得,但必定会留下隐患。
刘备在三顾茅庐时,手下兵力远不及曹操,尽管他是汉室后代,但他的兵力却寥寥无几。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却无高祖兵力。
第三: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诸葛亮这一点完全低估了曹魏的实力,曹魏的军事实力早已形成牢固的防守,他们的综合实力也远远高于孙刘之上。
即使天下有变也不会影响曹操的统治,比如当时的三王叛乱,不就是最好的“有变”,但其结果是孙刘根本没有插手余地,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曹操就率领人马迅速平定了叛乱.
即使有变也影响不了曹魏势力,他们的大国实力足以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是诸葛亮高估了汉朝江山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时代在发展,纵使曹操是奸臣,但不可否认他在治理国家、休养生息上的政治才能。
在他的管辖范围内,百姓安居乐业,像刘备这样的汉室后代愈发减少,所谓的热烈欢迎怕是只存在于想象中。
三、蜀汉失败早已注定
诸葛亮下山后也确实按照隆中对的计划步步实行,每一步都为刘备争取了不少的领土,从不起眼的小头头到崛起的刘主,这样的逆袭让曹操不由得担心:“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人”。
这样的逆袭让曹操对刘备势力开始加强警戒,虽然创下了奇迹,却也是昙花一现般的辉煌。蜀国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注定的“失败”。
蜀国崛起时间较晚,诸葛亮的隆中适用于魏、吴还没形成气候之际,诸葛亮出山时,曹操、孙权的内部势力已经形成,像吴国、魏国大多是本地人,这些人愿意在本地为国效命,但蜀国却是来自于天南地北的人,这样很容易造成人口流失。
除却人口流失外,这些没有归宿感的国民极易发生叛变,这种叛变和箪食壶浆注定不相容。
相对于曹操、孙权的大本营,蜀国的地理位置有些闭塞封闭,这很容易造成运输限制,像后期的粮道运输就极其容易受到攻击。
蜀汉的整体管理系统不及曹魏权利,曹操麾下有许多文臣武将相助,反观刘备,他的法正、诸葛亮虽然都是人中翘楚,但这两个人却无法扭转已经形成的定局。
隆中对中的“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最终成为了泡沫,这种失败非一人之过。倘若诸葛亮出山较早,或许会有别番结局吧!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每方势力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对他们最好的评价。
小结
自古风云多变幻,三国人才辈出,我们无从判断诸葛亮在隆中三分天下计策的对错,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每个决策都有独特意义和不同判断,如果没有这个隆中对,刘备的蜀汉江山或许连成立的方向都没有。
风云云涌的时代,每个谋士都在拼尽全力施展抱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每个谋士想要为君主争得天下。
诸葛亮之所以名垂青史、备受尊崇,就在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每个朝代为人臣子学习的重点。
“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是众人对诸葛亮才华的公认,更重要的是对诸葛亮精神的认可,无论时代怎么变,他的神机妙算、忠君爱国思想在历史长河中都将发光发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