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十六帝,为何在北京昌平却是明十三陵呢?没有埋葬在这里的帝王是谁?他们埋葬在哪里?


(相关资料图)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埋葬了十三位明朝帝王。这其中,没有埋葬在明十三陵的帝王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三位。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自1368年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并在南京定都。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陵墓取名为孝陵,明孝陵位于今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陵墓风格沿用唐宋两代帝王陵墓规制,但又有所增益。整体规模,宏大且有壮观。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去世,礼葬孝陵。当时明朝的都城仍为南京,尚未迁都。因此,明十三陵中是不会有朱元璋的陵墓的。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其实是次孙,朱标的长子早年夭折),懿文太子朱标的儿子。明朝第二位皇帝。

朱元璋登基后,立世子朱标为太子,倾举国之力来培养这个帝国未来的继承人。但奈何朱标英年早逝,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风寒逝世。朱元璋悲痛之下,又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长孙,以便将来在朱元璋驾崩后继承皇位。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于南京驾崩,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宗,改年号为建文。在登基后,朱允炆急于削藩,致使燕王朱棣起兵谋反,最终在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的下落,是终明一朝最大的历史谜团。民间传说极多,但从明面上来讲,建文帝朱允炆自建文四年生死未卜失踪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同时,朱棣登基,并在数年后,迁都于北京,因此,明十三陵中是不可能有这个下落不明皇帝的陵墓的。

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的同袍兄弟。宣德十年(1435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册封朱祁钰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在兵部侍郎于谦和孙太后支持下,朱祁钰即位为帝,年号景泰。

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但在景泰八年(1457年),发生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新成为皇帝,而朱祁钰则被降为郕王,并软禁于西苑,同年离奇去世,享年二十九岁。

朱祁钰去世后,明英宗朱祁镇为泄愤,将其谥号定位戾,并下旨不得葬于皇陵内,在北京西山,单独为其找了块地方安葬,是为景泰陵。因此,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自李自成攻入北京,被逼无奈的崇祯帝在北京煤山(景山)自缢身亡后,尸首被李自成发现,李自成为表示尊重,将崇祯帝的尸首安排给昌平当地的乡绅们进行安置,因崇祯帝在世时未曾修建自己的陵墓,最终迫于无奈,将崇祯帝葬于田贵妃的墓中,两人合葬,后世成为明思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