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神话不再,品胜电子们如何在海外突围?

©️懂财帝原创 · 作者|逸凡

尽管辉煌不再,但不可否认的是华强北的一米柜台成就了太多传奇,品胜电子便是其中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凭借着对3C配件领域的深耕,品胜电子具备了冲刺IPO的实力,而在品胜电子的主营业务中,充电系列一直是大头,占比均保持在6成左右。很难想象一根小小的数据线,蕴含着如此巨大的市场。

或许得益于此,品胜电子获益颇丰,也因此略显财大气粗:其招股书显示,2021-2022年品胜电子共分红9261.8万元。

然而大把分钱的背后,却是品胜电子近十年近乎停滞的业绩,其中绕不开的便是品胜电子和苹果之间的恩怨。

深究二者之间的矛盾,其实是华强北模式的弊端导致的,即便品胜电子是每年营收十几个亿的企业,却仍未能摆脱华强北模式对自身的影响。

事实上,作为技术门槛本就较低的3C配件行业,品胜电子对科研的低投入,也令其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护城河”。

1|骨子里的华强北

作为从华强北走出来的佼佼者,品胜电子从创建之初便有着华强北独特的风格。即以自有资本,通过低端创新和破坏性创新方式,实施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集聚相结合的综合营销战略。

数据显示,2022年,品胜电子共售出2473万条数据线、381万个移动电源、710万个充电器和335万块内置电池,这四类产品营收占比高达71%。

然而产品的技术门槛低,自然就意味着无法有效建立起自身产品的核心优势,最终难免陷入同质化竞争,品胜电子同样面临这类问题。

相较于安克创新和绿联科技这两位后起之秀,作为老前辈的品胜电子虽然有更长的时间研究自身的转型,但却始终难改从华强北带出来的习性,这也与其掌门人赵武自身的风格有关。

因为从控股份额来看,赵武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直接持有公司78.77%股份,又通过各类公司和其夫人吴炜崝持有了6.45%的股份,夫妇二人持股份额达到85.32%。

1994年,当年仅25岁的赵武下海来到深圳创业时,华强北模式便深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赵武通过代理数码配件业务赚到了第一桶金,此后更是瞅准当时中国市场缺乏品牌化的特性,打造了德先电子(品胜电子前身),甚至飞快取代了飞毛腿的江湖地位。

在这一过程中,针对国内产品质量层次不齐的问题,赵武实行“5元保一年”的策略,成功让公司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国内第一批走质保道路的数码产品代理商,这也令其收获了大量的订单,一举奠定了自身的地位。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崛起,赵武敏锐的察觉到其中商机,针对当时智能机耗电量大的问题,赵武便在移动电源领域深耕。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赵武曾为中国南极探险队定制了一款能在极端环境下为电子设备充电的移动设备,而这就是充电宝的前身。

不难发现,赵武的厉害之处便是:市场缺什么我生产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

除此之外,赵武最擅长的便是营销。

先是在2005年,以垄断的“罪名”将索尼送上法庭,被称为“中国反垄断第一案”,即便最终败诉,依旧让公司收获了不错的“路人缘”。

之后又在苹果对未被MFi认证的数据线下手之时,与其对垒。一套操作下来,不仅让公司营收飞涨,甚至趁此登陆了当时非常火热的新三板。

也正是因为在营销上吃了不少甜头,才让品胜电子更加痴迷这种模式。

正当品胜电子凭借着犀利的营销手段抢占市场时,它的同业安克创新和绿联科技却选择增加自身科技含量和产品种类:安克创新2022年营收142.5亿元,其产品线及其庞大,除去主营品牌安克依旧是各类配件为主外,旗下还拥有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激光投影仪、智能音箱等等子品牌;绿联科技的科研投入和产品种类同样多于品胜电子。

2|争渡

科技含量和产品种类的多寡,往往取决于公司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整理数据后可以发现,相较于其他两家公司,品胜对这一方面的投入甚少。

以品胜电子这次IPO为例,其共计划募资7.57亿元,但绝大多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营销。

具体来看,此次计划募集的资金中,有4.19亿元将用于深圳生产基地搬迁扩建项目,1.99亿元用于建设深圳总部和研发中心,剩余1.38亿元用于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强化公司品牌影响力。

事实上,近三年品胜电子的研发投入力度同样不大。

依图所示,最近三年,品胜电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51.57万元、4803.63万元和4957.27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3.62%与3.73%,而同类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率的平均值4.60%、4.84%与5.74%,品胜电子低于这一数值。

同业对比,品胜电子在专利方面同样不具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10日,品胜电子共拥有102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剩下的专利均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绿联科技共拥有120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安克创新共拥有12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数量远超前面两家同行,达到了103件。

对比后不难发现,就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来说,品胜电子的“含科量”确实较低,唯有安克创新的表现亮眼。

这一情况与品胜电子的战略定位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同质化严重的3C配件赛道,如果不能很好的通过外观专利将自己与其他产品区分开,便无法有效树立起自身品牌形象。此外,若想有效抓住消费者的心,实用新型专利的开发也不可或缺。

从研发人员层面来看,安克创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占比上,都远超绿联科技和品胜电子。

数据显示,安克创新的研发人员高达1820人,而绿联科技和品胜电子的研发人员为570、275,均与安克创新有着数倍的差距。在人员占比上,安克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一半,达50.3%,而绿联和品胜仅为20.8%和14.1%。

整体来看,目前三家公司都在尽力摆脱华强北模式对自身的影响,即通过增加自身科技含量,实现转型,这也正是大多数脱胎于华强北的科技公司选择的道路,但因为自身不同的战略计划,力度略显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品胜电子业绩已经停滞近十年,以招股书数据为例,报告期内(2020-2022)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42亿元、13.28亿元和13.29亿元;净利润为1.02亿元、1.01亿元和9714.03万元。

不仅营业收入仅有细微增幅,其净利润更是出现逐年下滑的情况,这一情况绕不开品胜电子与苹果十余年的纠纷。

3 | 被勒住的咽喉

“苹果公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之一,乔布斯和库克也都是我敬重的伟大企业家,但伟大的企业不能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

2017年赵武在朋友圈炮轰苹果,并晒出了一张《民事案件受理通知书》,彻底将二者之间的矛盾摆在了桌前。

2010年苹果推出的iPhone 4,确立其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的龙头地位,而其独特的数据线接口,也为其带来了不菲的利润。

由于这时国内市场版权意识不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授权并不顺利,一度只有几十家生产商被授权了MFi,绝大多数生产商更愿意“闷声发大财”,品胜电子就是其中之一。

为解决这一现象,2013年9月苹果通过iOS7系统,对未经MFi认证的数据线进行清洗——未经认证的数据线在接入时会显示“此配件不支持充电”。

一时间大量生产商焦急不已,然而作为营销大师的赵武很轻易得解决了这个问题。

“苹果坑,品胜填”,品胜第一时间喊出这个口号。并速度宣布召回所有受影响的数据线,给消费者进行免费升级,即便不是品胜的产品也可以通过支付25元升级,这无疑比苹果动辄百元原装数据线划算的多,凭借着这波营销,品胜电子的营收飞涨。

数据显示,2013年时,品胜电子来自数码配件业务的营收,仅有1.34亿元,只占总营收的16%,但2014年这部分营收增至3.23亿元,营收占比也达到30%,并在之后一直稳定在4亿元左右,成为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这也激怒了了苹果,二者的梁子彻底结下。

即便此后品胜电子多次“示弱”,但苹果似乎并不愿意握手言和,甚至有些“杀鸡儆猴”的意思:品胜电子表示此后曾多次进行申请,但都没能通过,也没有得到任何解释。

如今,通过MFi认证的生产商已经达到了700家,但品胜电子却不是其中之一。

对比同业,未能通过MFi认证使得品胜电子错失了庞大的海外市场。

对比可以发现,安克创新的海外营收占比超96%,事实上,绿联科技也接近一半的营收来自海外,而品胜电子仅有不到4%的营收来自海外。

这个因素极大抑制了品胜电子的业绩增长: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品胜电子营收分别为10.91亿元、11.16亿元及10.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6.33万元、1.08亿元及1.23亿元。

2022年营收表现较2014年也仅增长了21.9%,净利润方面更是表现平平。

当这些早已通过MFi的企业借助苹果授权和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在海外攻城拔寨时,品胜电子却依旧严重依赖国内市场,这也让安克创新、绿联科技这些成立比品胜晚了近十年的公司,有了反超的机会。

此外,据IDC数据,2023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7亿部,同比下降14.5%。智能手机销量的下滑,自然也会对品胜电子这类3C配件厂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若要强,先自强,在被外国扼住咽喉之时,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突围是重点,然而若想打破这种现状,加大科研投入不可少。同样诞生于华强北的安克创新和神舟电脑均是较为成功的代表。

尽管华强北的神话不在,但在国内许多企业的身上仍能看到它的影子,许多公司在创立初期靠这一模式迅速打开市场,但若想“一招鲜,吃遍天”无疑是痴人说梦,中国制造企业家们开始了突围与创新。

中国人过去依靠勤劳,现在依靠智慧与科技。品胜电子、绿盟股份、安克创新等一波波创业者不断创新,他们正打开世界的大门。

浩浩荡荡的中国制造奔流向前,势不可挡。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