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固然是好事,但在北宋的话,有一个官职却是万万不能做的。虽然此官的名称听着还不错,但却没有一点的好处,不仅没有权力、地位,甚至连俸禄都没有。一般而言,谁做了这个官,谁就是倒了霉,这个官职就是团练副使。那么,团练副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又有哪些人做过这个官呢?
一、团练副使
(资料图)
团练副使是团练使的副职,原名团练守捉副使,最初设置于758年,也就是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天下局势混乱,地方也不平静,于是设置了团练守捉使、团练守捉副使,由他们负责地方上的治安,颇有权力,“大者领州十余,小者二三州”。比如在唐代宗时期,在衡州设置了“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管理衡州、潭州、道州、邵州、永州等五州。
唐朝末年、五代时期,团练副使的地位依然不低,要想获得这个职务,必须要有战功。比如在895年,杨行密的部将柴再用因击退朱温的军队有功,被封为寿州团练副使。958年,南唐官员周晖被后周世宗封为莱州团练副使。不过,团练副使的地位已经开始降低,后周世宗在制定用官抵罪的标准时,将其定为从六品。
二、贬官专用
到了北宋时期,团练副使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北宋延续了五代的地方官职,保留了团练副使,但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以及“重文轻武”政策的需要,规定团练副使为“三无”官职,即无职权、无定员,无驻地,仅作为武官寄禄、迁秩之用。此后,团练副使的地位急剧下降,居然成为责授之官,也就是专门用来贬谪官员的官职。
更倒霉的是,团练副使居然没有俸禄!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责授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在黄州期间,苏轼的生活十分艰苦,只能通过水部员外郎这个检校官,领取一些官酒,并折支一些退酒袋的钱。另一位被贬谪的官员王禹偁也留下了“左宦无俸禄,奉亲乏甘鲜”这样的诗句。
三、都谁做过
那么,都谁做过这个倒霉的“团练副使”呢?最出名的当属北宋著名文人苏轼,他是先做三年多的黄州团练副使,接着又被改封为汝州团练副使,不过他并未到任,并很快就东山再起。宋哲宗亲政后,苏轼再度被贬。直到宋徽宗即位,苏轼的情况才得到好转,“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舒州团练副使成为苏轼生前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
除了苏轼外,另外一位比较著名的人物就是王禹偁。王禹偁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家,他的才学很高,宋太宗甚至说他的诗文独步天下。不过,王禹偁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991年,王禹偁惹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后又改任解州团练副使。除了团练副使外,副节度使、州司马在北宋也属于责授之官。
参考资料:1.《宋史》;2.《北宋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