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在看《三国演义》时,第一个看到的故事就是“桃园三结义”,故事里,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又意气相投,相约着要共同干出一番大事业,便选在了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举酒结义,焚香三拜,向天盟誓,结为异姓兄弟。他们三人之间的这种非手足却比手足还深的感情令人动容,这个故事到了后世也纷纷被人们传诵效仿着。

但其实还有一个人也是他们的兄弟,虽然他无缘桃园三结义,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也将其当作四弟,在诸葛亮攻打天水城时有这么一段唱词,“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听山人把情况由细说端详。”其中的“四千岁”叫的便是这位四弟。而这位四弟便是刘备集团中数一数二的名将,人称“常胜将军”的赵云。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期间更是立下赫赫战功,但令人疑惑的是,既然关系又亲厚,又有实力,那为何在刘备占领汉中称王的时候,只封赵云为一个杂号将军?比起关羽的前将军,张飞的右将军,马超的左将军和黄忠的后将军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赵云和刘备的结识还得从初平二年(191)说起,当时赵云得到了常山郡的推举,得以投奔到了公孙瓒麾下,而刘备正好也在为公孙瓒效力,两人因此结识,在交谈中越发投机,刘备充分表示出对赵云的赏识和认可,二人便互相引以为知己。

赵云能得到刘备的信任,还是取决于一场战役。在公孙瓒之后,刘备又接连投奔了袁绍、刘表,即使刘备身处艰难困顿之中,赵云都始终没有忘记最开始向刘备保证的那样“终不背德也”,始终跟随着刘备。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备无力抵抗曹操大军,实施“仁政”的他选择带领着城中十余万百姓一同逃亡,但是人数过多也导致了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曹操带领着五千骑兵很快便追上了他们。慌乱之下,刘备的幼子刘禅和妻子甘夫人在逃亡之中与刘备走散,赵云在知晓后,立刻骑马沿着来时的方向,一路去寻找人。军中有人看到了便向刘备举报,赵云朝曹操那边去了,怕不是去投诚?还在说呢,就看到赵云拉着一匹马向他们走来,马上坐着刘备的幼子和妻子。

经过这一战后,赵云在刘备那里获得了极高的信任和肯定,也被封为了牙门将军。到了建安十四年(209),刘备成为荆州牧,势力渐大,益州牧刘璋在与曹操大军对抗时不敌,便向刘备求助,刘备亲自领兵前去益州,并决定委以赵云重任,让他暂管荆州军事事务,赵云胆大又心细,代职期间还识破了孙权的阴谋,没有让他成功劫走刘禅。再次证明了,赵云不但武艺超群,能横扫千军,而且还足智多谋,精明能干。

就此,刘备开始让赵云代替他去开疆扩土,先是江州、成都最后将益州拿下,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开始想要进攻汉中,曹操听闻之后,亲自率领大军前来争夺,两军交战十分焦灼,在曹军又一次追至汉军营寨前,赵云想到一妙计,故意敞开营寨大门,然后让汉军分散,装作兵力无几的样子,待曹军进入营寨察觉中计时,已为时已晚,此番一战大大削弱了曹军的气势,刘备不仅对赵云夸赞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就上述这么看来,赵云胆大心细,勇立战功,又颇得刘备信任和欣赏,没有道理在刘备称王的时候得不到重用啊,所以,我们可以来看看刘备这么做到底是何用意。首先,当时刘备集团主要分为四股势力,一个是以张飞、赵云、关羽为主的嫡系派,其他三个分别是荆州派、益州派和凉州派。不管怎么样,刘备必然不会苛待跟随他打天下的这些功臣,只是,这四股势力都很重要,尤其是荆州派和益州派,如果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持,刘备根本做不到这么快稳固汉中,因此,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嫡系派只能先顾着两大元老张飞和关羽,占领了“四星上将”中的右、前将军,同时也要把相对高的职位分给其他势力的人,来表示刘备对他们的信任与嘉奖。

其次,刘备和赵云的关系足够好,即使明面上的官职没有这么高,刘备私底下给赵云的信任和嘉奖也不会比别人少。况且,刘备也了解赵云并不是一个热衷于官职封号的人,相对于这些,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才能可以有施展之地,能够创造价值,以及君主对他的无限信任。

综上所述,官职的高低固然可以用来评判臣子是否得到君王重用,但却不是唯一标准,一个王朝中多方势力相互牵制而存在,各种利益纠葛,从来都不是从表面上所看到的那般简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