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相关资料图)

秦朝以前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萨沙问答第212集

农民起义的前提是必须有大量活不下去的农民。秦朝之前,中国没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一点点来说。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自耕农有限。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是比较原始的社会。

春秋之前的商代,经济主要依靠奴隶制度。奴隶主驱赶奴隶进行农业耕种,自己则无偿占有。商代的自耕农很少,所以社会主要矛盾是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商代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奴隶起义,却没有农民起义。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奴隶制度开始慢慢瓦解。事实证明,在大量使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情况下,奴隶的工作效率远远低于自耕农。

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与其看着奴隶们消极怠工,还不如废除这种制度,直接从自耕农头上征税。

就奴隶来说,他们虽然成为自耕农以后也要大量交税,最低程度有了人身自由,不用在皮鞭下时代做奴仆。

在春秋战国时期来看,这种解放奴隶的方法是双赢的。

不过,废除奴隶制度是需要时间的,直到战国末期各国才完成大半。在这之前,自耕农的数量还是有限,不具备大规模起义的条件。

第二,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并不是严重的问题。

秦朝以后的农民起义,本质上是因为地少人多,资源分配不足。

由于农民严重缺少土地,本来就只有很少的收入,还要承受荒年和高税收,逼的活不下去只能起义。

但春秋战国时期就不同,到处都是地广人稀,缺少的是人而不是土地。

即便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仍然保有大量的草场用于放牧。

同时由于开发程度低,中原地区仍然森林密布,还有不少野兽,大到老虎、豹子,小到豺狼、狐狸。这些野兽数量很多,也是当时贵族狩猎的场所。

到了战国时期,人口最鼎盛时期,全国不过2000多万人,而控制的领土已经超过200万平方公里。

今天重庆市人口就有3000多万,等于当年接近四分之一中国的领土,只住了一个重庆市的人。

这是什么概念?

土地根本就不可能缺乏。 只要农民愿意去开荒,到处都是土地。

魏相国李悝曾经统计过,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土地多的种不过来。

也就是说,一个成年男人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可以耕种100亩土地。

李悝说的很好,这样种地维持生活肯定没问题: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

翻译一下就是:每年收获粮食一百五十石,除去纳税十分之一即十五石,剩下一百三十五石。口粮是每人每月一石半,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是九十石,剩下四十五石的粮食。

虽然剩下的粮食变卖以后,往往不能支付一年的开销,最低程度一家人可以活下去。

因为土地本身不是问题,农民的生存压力就比较低,无非是希望减少税收而已,起义的理由比较少。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化程度较低。

战国后期虽然奴隶制度大体废除,不代表自耕农就成为国家主流。

春秋时期,国家还是井田制度。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

农民其实属于贵族麾下的佃户,耕种田地以后拿走一部分作为自己的报酬,其余归贵族所有。

战国时期井田制度不存在了,但佃户却仍然大量存在。

当时生产力低下,成为自耕农就需要铁制农具、耕牛、种子等必需品,还要承担国家各种税收,很多农民是无法承受的。

他们选择同以往一样,投靠地方大门阀成为佃户。

这本质上还是井田制度,只是土地所有者变为门阀。

从某种意义上说,门阀是这些佃户的主人。如果没有门阀提供农具、种子和必要的保护,这些佃户靠自己是难以生存的。

说来说去,春秋战国时期自耕农数量并不多,并不存在土地不够的问题,没有起义的理由。

再说通俗点,你完全可以选择去开发荒地种田,完全不受任何人的剥削和压迫。 如果你觉得没有能力种地,也可以投靠门阀成为佃户。

如果选择做自耕农最终活不下来,就是你自己没有种好地,你还能怪谁呢?起义什么啊?

这一时期,起义主要是奴隶起义或者流民起义,而不是农民起义。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