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上一次重要的海上战役,无论是秉持严肃的历史态度,对历史事实进行深入研究,还是分析这次海战之中的作战经验,对世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关于战争失败的原因,一直都说是清政府的腐败,但这只是导致失败的其中一个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那么,甲午海战到底是怎么失败的呢?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巨大的海战。在黄海海战打响之后,丁汝昌就开始指挥北洋海军,进行奋勇抗战。整个战役持续了将近五个小时,虽然,不是以清军的胜利结束,但也并不是以清军战败而告终。因为,此次战役双方都遭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包括日方也有一些军舰遭受到了中方的炮击。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

先来看看清朝军队的战斗配置:18艘战舰、4000名陆军护航,但是,日军却只有12艘军舰。双方在对阵的时候,日军军舰以一字形排开阵式,以旗舰“松岛号”为中心,想要对清军进行全面的封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时候,清军的提督丁汝昌就下达了命令,他命令以“定远”号作为先锋战舰,其它战舰依次排成人字型。在交战初期,清军的“定远”号首先开始炮击日军战舰,本来清军占有很大的优势,可是,在几轮对轰之后,占据劣势的日本军舰,立刻转变了阵型。

他们从后方对清军的军舰,形成了包围攻势。面对日军战舰的前后夹击,清军的军舰阵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日军发现清军将领丁汝昌在“致远”号上指挥战斗,于是,就向“致远”号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日军把所有战舰的火力都集中到了一起,开始攻击“致远”号,连续的炮击将提督丁汝昌的战舰击中。最终,“致远”号沉没。

但是,对于“致远”号沉没的原因却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丁汝昌为了全速追击日军的“吉野”号,打算和它同归于尽,最终,撞击“吉野”号后沉没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待考证的,因为,当时清军的海军实力还处在萌芽期,“吉野”号的速度完全在“致远”号之上。

所以,要让丁汝昌的“致远”号追上速度非常快的“吉野”号,还是有点违背科技学原理的。

除此之外,即使“吉野”号受到炮击后,导致其速度变慢,“致远”也不一定有和它同归于尽的打算。试想一下,整个战役的总指挥丁汝昌在“致远”上,战事才刚刚打响,前期清军还明显占据优势,虽然,后期日军变换队形对我军不利,但也不至于立刻就有同归于尽的打算。

所以,“致远”号最终沉没的原因,应该是被击中之后,逐渐沉没的。

在“致远”号沉没之后,清军就失去了总指挥,导致无人指挥作战,再加上,其他战舰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炮击,无奈之下,双方退出战斗,战争也随之结束。这场战役之中,北洋海军有五艘战舰沉没,日军有四艘战舰受到了重创,一艘沉没。如此结果,也算是打了个平手。

所以说,这次黄海海战不能说以中国的失败告终。

然而,清朝的陆军却让人非常失望。就在日军相继占领大连、旅顺之后,他们就在海岸炮台上攻打北洋海军的海上军舰,致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这让北洋海军遭遇海上、陆地的双重进攻,可以说,真的是实力坑队友。

那么,为什么清朝陆军的战斗力会这么弱呢?这可能与清朝陆军的军制有很大关系。

在清朝,许多军人都是被迫拉去当兵的,特别是在中国的近代,中国的百姓尤其是男子,都深受鸦片的毒害,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都不是很好。以至于,一个个在上了战场之后,都如行尸走肉一般,见到敌人先是放枪,子弹放完之后,就是逃跑,这种战斗力不败都难。

除此之外,日本战舰虽然被北洋海军击中但却没有沉没,这就是因为丁汝昌是陆军出身,对海上作战不是很熟悉,也没有更多的海上作战经验。更有甚者,甲午海战中带的炮弹,根本就没有爆炸力,虽然击中,却没有产生爆炸的功能,导致日本战舰虽然被重创,却没有沉没。

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虽然做出了顽强的抵抗,但是,陆军的作战能力却非常的差,最终导致了难以想象的结果。

那么,对于慈禧太后为了修颐和园而占用了海军军费这件事,它的真是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

慈禧太后修颐和园根本没有占用海军军费,实际上,慈禧太后为了筹集修颐和园的银子,只是用海军军费做了一个由头。其实,修颐和园的银子,都是各省的督抚给慈禧太后出的份子钱,北京城里的大小官员像发了疯似的,想尽法子去捞钱,以便给慈禧太后送上一份厚礼,博取这位女皇的欢心。甚至,慈禧太后还捐出了自己的三百万两私房钱作为海军的军费。

历史上,之所以会有慈禧太后占用海军军费这件事,其实,是因为梁启超与慈禧太后在政见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梁启超就借此蓄意诋毁慈禧太后,着实黑了慈禧太后一把。

最终,战争搅乱了慈禧的庆寿计划。没有心情,也没有脸面再大事铺张的慈禧,不得不在9月 25日下旨,取消在颐和园的庆典及沿途的 “ 点景 ” 工程。史载,1894 年11月7日 ( 即阴历十月初十 ) ,慈禧的60大寿,只是在宁寿宫中黯然度过的。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古至今,如果不想遭受外敌侵略自己就要强大,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不被他人欺辱。不管甲午海战成败与否,不管终究是谁的错,作为世人都要以此为鉴。

参考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清史稿》、《日本政治史》】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