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力财税咨询
【资料图】
近期有客户的财务问我,希望将线上天猫店铺的数据下载、并与企业ERP系统的数据结合,通过数据建模的技术自动生成销售日报表。
这个需求本身不复杂,天猫店铺数据通过安排专人每天定时下载、上传到公司的服务器中,即可将数据源实现本地化。但随着建模的推进,我们发现有些数据在ERP中无法获取,比如:快递费、促销费在ERP系统中是汇总入账的,既没有每笔订单的快递费信息、也没有某个品类(或产品)的促销花费数据。为此,财务又分别从仓库、销售部门获取了原始登记台账。
至此,数据来源的问题看起来解决了,但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我们发现,基础数据的口径,每个部门都不一样。比如:商品分类,有个“BH009F-K014-RED”的商品,在ERP中的分类名称是“BH009”、销售部门在台账中的分类名称是“BH009F”、仓库在台账中的分类又是“BH009F-K”。基础数据不一致,看起来好像无伤大雅,其实是给企业管理挖了个大坑:
一、数据口径多、沟通成本高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基础档案,所以就会形成自己的口径,沟通的时候就经常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开一次沟通会议,要先花一半的时间来同步口径问题,沟通成本很高、沟通效率低下。
二、管理效率低、经营方向乱
公司上信息系统,本意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但各部门往往还是依赖自己的台账,觉得信息化是负担,只要部门还离不开台账这根“拐杖”,那公司信息化之路很难走得远。
我们说,错误的数据也要好过混乱的数据。因为数据不准确、不统一,所以管理决策只能凭经验、靠感觉,而感觉这种东西非常不靠谱,公司各个部门又有各自的判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领导也不知道听谁的才是对的,经营方向就会飘忽不定。
三、价值创造小、员工感受差
因为上面两个原因,日常管理就会花很多的时间围绕数据的准确性和口径争论不休、老是纠结数据对错,难以将精力放在经营决策上(其实也没有可供决策的准确数据)。员工没有成就感,对工作就会失去创新的动力,最后变成“机器”人,只会照章办事,没有主动思考和创意,公司就失去了发展的活力。
要解决上述问题,其实方法也简单,就是对于基础数据,一定要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或人员。很多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上线时花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好不容易把基础数据梳理好了,但后期因为没有专人负责管理,数据越来越混乱(最典型的就是存货编码,用着用着就出现了一物多码的现象),最后就把整个系统玩坏了,然后大家会说:系统不好用,我们要换个新系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