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了争夺苏联伏尔加格勒而进行的战争。这场大战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转折点,也大大损耗德国的战斗力。但是经历完这场败战,德国并没有沉入谷底,而是在短时间恢复力量。这其中蕴藏着什么?
斯大林格勒战役长达半年之久,由此可见这场战役的损失量。德国和苏联共投入数百万的兵力,其中,德军损失几十万人,苏联更是损失了100多万的兵力。这看起来是苏联损失更严重,但苏联是大国,这只是其中兵力的四分之一。相反德国是败得失去了顶梁柱,元气大伤。
【资料图】
这场战争过后,胜利的希望在苏联这边降临。希特勒当然是不甘心,他认为自己尚有底牌可以支撑。于是,在5个月过后,他又发动了库尔斯克战役,想要挽回这场败局。这让我们不禁想,德军是如何在短短5个月之内又集中上百万兵力发动战争呢?
德军恢复元气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人员,战略物资,战斗力和领导力这四个方面来看。首先是采取欺骗手段来进行国内总动员。德国宣传部长进行宣讲活动,对广大民众宣称苏联已经是将败之躯而德国大获全胜。
他蛊惑德国民众积极参与战争给苏联最后一击,加强对苏联进攻,否则苏联即将席卷重来,德国会面临亡国。于是,德国民众就一涌而上,纷纷报名参军。因此,短短几个月,德军又征集了210万士兵和110万支援前线的人员。这样德军在战争中损失的人员就得到了补充。
再来就是物资方面,希特勒让德国企业加大对战略物资的生产。在这之前,德国军工生产报酬是比非军工产品报酬还要低的。因此,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当然是以赚钱为先,在那时服务军工的企业和工厂仅占三分之一。
后来,施佩尔担任军备部长和中央计划局领导,德国进入施佩尔时代。德国企业大力生产军备物资,真正进入战时生产状态。对于没有生产军备通通进行财产没收等惩罚。经济生产力大大提升,为库尔科斯战役奠定物质基础。
战争靠的不止有人力和物力,军事装备也很重要,施佩尔当然深知这点,于是他便着手于军事装备的生产。另外一边的古德里安将军也开始有所行动,迅速组建装甲部队。德军装甲部队在他们的组建下很快就得到了提升,一大批新式坦克也应运而生。
希特勒命令一切生产为军事服务,所以不到6个月,德国就将4000多辆的新式坦克投放到苏德战场。德军的战斗力也就大大提升了,虽然到后面还是失败了。
希特勒深知这是一场巨大的赌具局,输了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于是他倾尽了所有。于是希特勒发动自己的王牌部队前去救援,不仅如此,骷髅师和党卫军等其它德军部队都齐齐上阵,由此可以看出,希特勒是要和斯大林决一死战了。
其实,希特勒本身是知道的,再多再厉害的军队和坦克也无法挽救德国的命运了。因为德国在罗马尼亚的炼油厂和油田已经被美军毁坏了,成为了一片废墟。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的绝大原因也是没有燃油。因此,库尔斯克战役注定也是一场败局。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创下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苏德两军共发动了8000辆坦克,5000架参战飞机,投入了280万士兵。而德军投入百万的兵力和90多万的人,更是出动了上万的火炮和两千多架飞机。因此,这场战争仍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德国战败且损失惨重。
库尔科斯战役是希特勒想通过大量损耗苏联军力来夺回战略主动权而发动的一场战役,这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向苏联发动的大规模战役。虽然从数据上来看,德军损失的量比苏联少,但是,苏联的背后仍有美国的支援,而德国是最后的一搏。德国的后勤供应和兵员都已经面临枯竭,实在是无力回天了。
因此,库尔斯克战役是使德军完全丧失主动权的一场战役。希特勒等人可以预见德国的下场,却仍丧心病狂地投入大量人力兵力物力,着实是令人唏嘘不已。
-完-
作者:大国
注释:【原创内容请勿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