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战国七雄中出现了四个奇特的贵族,他们以养士著称,重视人才礼贤下士,被称为“战国四公子”,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在当时,四人是名扬天下,但最终结局都不怎么样。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首,因封地在信陵,被称为信陵君,魏国第六代国君的异母胞弟。信陵君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魏国之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


(资料图)

而西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后,在列国中突起,有着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能真正抗御秦国,而魏国毗邻秦国,受害较深。信陵君效仿孟尝君,平原君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为离间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秦王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

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信陵君,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因听信谗言,心生疑窦。信陵君则推说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娱。如此四年,被魏王赐予鸩酒毒死。

信陵君盗窃兵符,夺晋鄙军而败秦存赵,是违背、对抗魏王的意旨的,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大利。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败秦军,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对秦畏惧思想,也使魏在东方各国间的威信有提高。

《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的记载。司马迁是把信陵君作为一个礼贤下士的人物来写的。他认为信陵君的“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名冠诸侯”,都实有不虚,所以历史上将信陵君排在四公子之首位。

春申君,名黄歇,为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

楚襄王时,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当时楚国的国舅李园想取代黄歇的地位,于是暗中豢养了刺客准备刺杀黄歇。

黄歇的门客朱英得到了这个消息,提醒黄歇注意李园的动向,但黄歇没有理会朱英的警告。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进入王宫,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前去王宫奔丧,在棘门受到李园刺客的伏击,当即被斩头扔在棘门外。

同时,李园派官兵前去春申君的家中,将春申君的家人满门抄斩。同年,熊悍继位,是为楚幽王,李园取代黄歇,被任命为楚国令尹。

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幼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为孟尝君。

孟尝君可以说是四公子中跳槽最频繁的,原因无他,都是为了待遇,哪国愿意用他为相,他就往哪国跑。最先抛出橄榄枝的是秦国,孟尝君不顾门客劝阻,兴冲冲地去了,结果秦相没当上,差点被秦国囚禁,幸亏是靠着“鸡鸣狗盗”逃了出来。

回国后,孟尝君子承父业,也当上了齐相,为了报复秦国,他组织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秦,但只开到函谷关外。几年后,孟尝君也遇到了君王猜忌,为了保命,他逃离了齐国,后来解释清楚也只敢回薛地待着,相位自然是丢了。

孟尝君在薛地仍然搅起无边风雨,齐湣王灭宋后,打算顺手把薛地也灭了,孟尝君慌慌张张地跑到魏国,出任魏相,之后干的最出彩的事就是联合秦赵燕等国联军伐齐,把自己的母国打得只剩下两座城。

与之相比,曾经为齐国封君之地的薛地却中立于诸侯,俨然一个独立王国但孟尝君没有处理后这个独立王国的继承问题,他一死,诸子争立,怨气值爆棚的齐国跟魏国一打商量,合力灭了薛地,孟尝君绝嗣。

平原君赵胜,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号平原君。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

平原君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赵孝成王七年,秦军进围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奋勇,同平原君去楚国求援,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

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平原君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赵平原君虽立大功,却不向赵王请封。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让他杀他的好友魏相魏齐,但他却厉声拒绝了。

赵惠文王元年,平原君被拜相,其后“三去相、三复位”,前后相赵48年,历经惠文王、孝成王二朝。四公子中,平原君最为平凡,有大错,也有大功,一生忠于赵国,最终得以善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