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书院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南街,建于明末清初,原建筑为青岩班氏土司宅院。目前,原建筑已毁,新修建的青岩书院是在原址上重建而成的,为砖木结构穿斗式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原青岩书院曾为青岩本地和省内外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突出事例即为请代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赵以炯在青岩书院求学的优秀事迹广为人传,一时传为青岩书院的佳话。此外,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周渔璜,孙中山广州大元帅府秘书平刚等均曾在青岩书院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民国以后,因经费短缺、人事变迁、疏于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青岩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如何发挥青岩书院的历史文化价值问题引发更多民众的关注与支持。就是在此背景之下,青岩镇党委与政府开始着重思考青岩书院重建的问题。

专题会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由青岩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汇报《青岩镇关于重建青岩书院工作方案》。第二环节:参会人员自由发言。第三环节:青岩镇党委书记刘海峰作总结讲话。

在汇报环节,汇报人员指出,书院的工作目标是,构建党委主导、政府牵头、社会组织参与、引入民间资本运营、邀请专业部门与人员支持指导的多方协力合作模式,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青岩红色文化,实现传承国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基本功能,真正做到讲好青岩故事,传播青岩文化,扩大青岩历史文化的影响,服务于青岩古镇乡村振兴的需要。此外,汇报人员就重建后的青岩书院的主要职能、工作内容、组织架构、内设机构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在听取工作人员的汇报之后,与会人员围绕重建后的青岩书院的工作定位、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等方面积极发言,出谋划策。大家一致认为,在历史文化日益受到热捧的今天,我们应切实重视历史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青岩书院曾在贵州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的贡献。今天,如何将青岩书院这一品牌打造好、利用好,这对实现青岩古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专家强调,首先要做到“摸清家底,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对青岩古镇的历史文化作深入的调查与了解;另一方面,要将青岩的历史文化研究好、打造好。在此基础上,才能将青岩书院这一历史文化品牌的价值落到实处,从而造福于青岩古镇地方民众的实际需要。

专题会议的最后,青岩镇党委书记刘海峰作总结讲话。刘书记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历史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青岩古镇作为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旅游观光。为了进一步开发好古镇历史文化的价值,结合青岩古镇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镇党委与政府决定重建青岩书院,期待将青岩书院这一历史文化品牌建设好、利用好,努力让这一品牌成为青岩古镇风景区的又一新的亮点,服务于青岩古镇乡村振兴的需要。

专题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共同考察了青岩书院原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