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运命坎坷,一生有起有落,虽然才华横溢,但余生悲惨,令人感叹。 李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李广出身名将,终生从军。 经汉文帝、景帝、武帝三世,长期守卫汉朝北疆,与匈奴抗争,大小战争七十多次。 他一生功绩斐然,多次以少敌多,极大地保障了国境安全。

李广的才能也是举世无双,射箭之术,箭能穿石,治军之法也别具一格。 因此,李广之名,举世闻名。 他被敌人称为“汉之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不敢靠近边境。


【资料图】

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将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却没能成为侯爵。 这是为什么呢?

李广没有封侯。 首先,汉朝的封赏制度是导致李广未能封侯的根本因素。西汉封赏的依据从表面上看是“论功行赏”。 但是,封赏只是皇帝的统治工具,是个人喜好的产物。

西汉时期,许多外戚被封为侯爵,难道他们都有功于国家吗? 同时,封赏也成为一种治理手段,往往是调整政治利益集团斗争的工具。

在这种不合理的封赏制度下,李广的功绩只能反衬他的悲惨结局。

其次,李广之所以没有封侯,主要原因是他私下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 可以说,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是李广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孝王刘武与汉景帝在立储的问题上发生了多次冲突,积怨极深。 李广接受了梁孝王的将军印,就使汉景帝防备于他。 李广因此卷入了汉朝的宫廷斗争,为他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汉武帝的偏心无情,更是直接逼死了李广。 武帝时期,李广出征5次,数次以少敌多,但只看最终结果的汉武帝,依旧严惩他。

公元前119年,卫青与霍去病出征匈奴,李广随军出征,可惜被调离先锋队。 结果,李广和左将军迷途失期。 最后,李广出于尊严而自杀。

卫青为什么要将李广调离前部呢? 原来,这是汉武帝的安排。 他希望其他人能够封侯爵。 就这样,李广最终被逼上了绝路,逼着他用死亡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李广难封,引来不少叹息和深思。 李广没能封侯,是因为他不被那个专制时代所容,被皇上排斥压制到死,但他还是默默的挣扎,默默的战斗。 李广的遭遇也暴露了专制制度的恐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