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我国历朝历代,诸葛亮在的地位都极高,可以说是备受推崇。民间流传极为深远的《三国演义》有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说法,那么他为何备受推崇呢?

刘备在没有诸葛亮之前,别说是曹操、孙权这样雄踞一方的势力,就连西北韩遂、马超等割据政权都不如,依附于荆州刘表,看着自己大腿生出肥肉,默默流泪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而刘备见到诸葛亮,他身居茅庐中,却能给刘备规划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三分天下的策略,并且这条线路根据诸葛亮的计划一步步实施。

要知道,此时并非早期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之际,天下形势已经渐渐明朗,小一点的势力早已被吞并,可以实操的空间极小。而诸葛亮硬是帮助刘备从无到有,夺得大部分荆州之地、攻入西川,十几年后称帝,可以说是神乎其技。而刘备在青史流传的功绩,绝大多数都在得到诸葛亮后。

后来关羽失了荆州、刘备战败夷陵,蜀汉政权危在旦夕。刘备托孤说了一句“君可自取”,诸葛亮回了一句“继之以死”。这话并非场面话,诸葛亮切切实实就是这样做了。刘备死后,诸葛亮领益州牧,开府治事、封武乡侯,可以说权柄一时无二,以诸葛亮的能力做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轻而易举。

但是诸葛亮终其一生是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此忠贞在当时看来都堪称异数了。远的不说,想想夺权废汉的曹丕,司马家族三代人更是将皇帝视若无物,废立杀伐如家常便饭,孙权死后孙吴一方也是争权夺势,斗得你死活我。而诸葛亮却始终恪守本心,掌权而不贪权,实在令人钦佩。

论才能,诸葛亮身为臣子,将年近百半、几乎没有基业的刘备辅佐为帝,夷陵之战败亡后将摇摇欲坠的蜀汉治理的井井有条。论操守,诸葛亮手握多大重权依旧兢兢业业、始终持臣子礼仪,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可谓身为臣子的最高典范,自当备受推崇。

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请到评论留言吧。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