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万历时期的援朝战争是“万历三大征”之一。明朝的属国朝鲜遭受日本侵略后向宗主国求救,明朝联军击退日军,使得日军三百多年不敢窥视中原。不过明军也是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击退日军的,网络上所谓平壤战役一打响,褪去朝鲜装束露出明甲的明军就让日军吓破胆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从心理层面上,日军没有可能害怕明军。在秀吉侵朝之前的近百年中,大量日本倭寇,即来自于日本中国、四国、九州地区沿海的强盗入侵朝鲜和中国,经常留下一小股倭寇横行数百里、杀伤官军千百人的“传说”,这些事当然被带回到日本大肆吹嘘。在日本战国武将看来这些沿海的强盗战力根本不入流,居然也能在大陆上横着走,那十几万正规军登陆了杀到北京岂不是小菜一碟?正是这样的心理让秀吉做出发动战争决策。从秀吉到他手下将领,还有十几万日军官兵,没有谁觉得明军可怕,反而都有明军是“菜鸡”的幻想。

具体到平壤战役,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五千精兵,没把倭寇放在眼里,确实认为明朝天兵一到日军必然吓个半死,趁势可以杀个片甲不留。祖承训得到情报,平壤日本守军大都调往京城,城内空虚,觉得机不可失,,于是想都没想率军冲向门,杀入城中,与日军展开巷战。明军先头部队以骑兵为主,在开阔地打仗日军不是对手,但是打起巷战明军施展不开,吃大亏了。日军经验非常丰富,不与明军正面接触,而是利用城中的建筑物作为掩护,居高临下向明军放冷枪冷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5000明军精锐被700多日军打得摸不着北。首战失利后,明将李如松率4万多大军亲征朝鲜,双方再次在平壤展开攻防战。日军虽然普遍装备火绳枪,但明军有攻城利器大炮。最终平壤城被攻克,日军败逃朝鲜京城。由此可见,明军攻克平壤确实是经过浴血奋战的。

侵朝日军是在前线大战、后方被朝鲜义军成天骚扰、海战还频吃败仗的情况下,居然坚持到秀吉死掉以后才撤军的。人员损失虽然很严重,但并没有严重到丰臣政权马上垮掉的程度,几年后还是可以到关原战场上分成两派大战一场。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