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了惩治犯人,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满清十大酷刑”,这十大酷刑甚至到了

闻者丧胆的地步,入狱就等于死亡。

在百姓眼中,承受十大酷刑不如斩首来得痛快。在古装剧中,经常会有斩首的桥段,犯人跪下,刽子手刚举起刀,就会有“刀下留人”的声音,紧接着犯人就会被救下。


【资料图】

但是在真实历史中,等待斩首的犯人就没那么幸运了,熟悉影视剧的人想必都注意到这些犯人都是跪下等着行刑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每次等待斩首时犯人都要下跪呢?

强制要求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犯人等于触犯皇权,惹怒天子的人,尤其是被处以死刑的人,更是要被严加对待。

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嵇康,他有着傲世绝尘的文人风骨,时值深秋,他于瑟瑟秋风中弹奏完《广陵散》后,被刽子手押至刑台,强迫他跪下,接着手起刀落,人头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被处以死刑的罪犯一般都会被安排在秋后,安排在这个时间点第一是因为秋后,农忙结束,百姓们有了稍微空闲的时间,将罪犯斩首示众,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威慑作用,防止其他百姓有犯罪的想法。

其二,“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给人一种凄清肃杀的感觉,就像前文提过嵇康于秋季问斩一样,在秋天问斩从情感上也能带给人不少的触动,凭添几分凉意。

等死刑罪犯到了行刑时间,衙役们会按照流程,把死刑犯押解到大街上巡游一番。

押解犯人的衙役会拿着卷宗大声念出这些死刑犯做的坏事,道路两旁的百姓都痛恨这种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也会不约而同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臭鸡蛋,烂菜叶向这些犯人砸过去,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满。

等巡游结束,犯人们的自尊心也被压到最低,此时的他们心中可能也没了活下去的念头。等到了法场,犯人就会被强制要求跪下,等待监斩官的号令。

他们被强制要求跪下第一是为了显示皇权至高无上,跪的是权威,对监斩官的尊重,某种程度上,监斩官就代表着皇权。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了。谭嗣同主张变法,变法失败后被慈禧一

众以叛国罪处以死刑。

谭嗣同心中有大义,在牢狱之中写下

慷慨激昂诗句以明志,就连狱卒对他也是十分敬佩,到了行刑的那一天,刽子手专门等谭嗣同站着念完他的《狱中题诗》才让他跪下受刑。

这一跪,不正是对皇权的屈从吗?

第二点,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如果犯人站着受刑,刽子手不好行刑,着力点不好找,很容易发生脖子留一半的情况,倘若犯人长得比刽子手高,这就会造成刽子手砍不到人头的尴尬局面。所以为了方便刽子手行刑,死刑罪犯必须下跪受刑。

身心俱疲

死刑犯人跪下受刑的原因不单单是制度的强制要求,还在于他们在牢狱中的遭遇。

死刑犯一般都是罪大恶极的人,人人见到都得吐一口唾沫,更别说为司法工作的狱卒了,狱卒们不会对这些死刑犯有什么好脸色,更别说善待死刑犯了。

临刑前,死刑犯们都被关押在阴冷潮湿、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心灵上他们承受着看不到阳光与等待的折磨。

肉体上,狱卒们每天给他们送来的食物要么是

馊掉的饭菜,要么干脆一碗清水,让他们当作一顿餐食,这样的待遇还算好的,有的狱卒甚至会找些由头,带一两个死刑犯到刑罚室,然后动用私刑。

这样的行为固然不好,但是上司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死刑犯就等于死人。

有的时候有些达官贵人为了救出自己犯事的亲戚,会专门和刑部上书暗通款曲,随便找个与犯事亲戚相貌身形差不多的死刑囚犯来个偷天换日。

这些被挑中的“幸运儿”会毫无预兆地提前上刑场接受死亡。

面对未知的死亡和面对已经知道的死亡,承受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打击的死刑犯们,等到了刑场,身体支撑不住沉重的枷锁,自然而然就跪下来了,这个时候跪下静静地等待死亡,无疑是对犯人来说最大的解脱。

胆小

最后一点就是犯人个人的问题,死到临头,有的犯人在经历过狱中种种之后,早就心如死灰,只想快点了结自己的生命,抱有这种心态的死刑罪犯,临刑时能够做到从容受死。

有的死刑犯,在谋害别人时能做到面无惧色,杀人不眨眼,当自己直面死亡的时候,自己胆子就瞬间小了不知道多少倍。

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一个罪大恶极的死刑犯在临刑前居然活生生地给吓死了。

犯人看到刽子手手上被磨得光亮锋利的砍刀,顿时被吓得手脚发软,站都站不稳,自然而然就跪下了。

最后一个小点,就是大众的固有思想,自古以来法场行刑都是跪着的,从没有站着受刑之说,所以,人们看到法场受刑的犯人都是跪着的,也就见怪不怪了,就好像人应该喝水一样,理所应当。

结语

中国古代对于死刑犯的处置算得上是颇具人道主义了,每位死刑犯受刑的前一天,当差的狱卒会给死刑犯送上一顿丰盛的断头饭,等死刑犯吃完这顿饭,狱卒会把死刑犯最后的遗愿记录下来,等到了行刑结束时,再交给其家人。

死刑犯最后也能了无牵挂地离开,犯罪终究要受到惩罚的,在法场跪下等着受刑,与这些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到了现代,中国人依然秉持着人道主义,对于罪大恶极的死刑犯,我国司法部有枪决和注射药物死亡两种方式。

最大程度地让死刑犯在死前少受折磨。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