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第十一届雏鹰论坛重庆七中分论坛顺利举行。来自重庆一中、南开中学、重庆八中、重庆七中以及凤鸣山中学的9个项目组学员进行了中期成果汇报,大展创新潜质。重庆七中副校长文方强主持活动,校长欧权致辞。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的雏鹰计划项目导师和重庆市教科院、重庆市科技馆的相关领导参加论坛。

重庆市第十一届雏鹰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重庆七中校长欧权在致辞中表示,重庆七中是一所拥有265年历史的老校,十分重视青少年科创人才培养,自参加雏鹰计划培养项目以来,重庆七中的科技创新普及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效开展,“人工智能选修课”被评为市级精品选修课;科创实践活动丰富多彩,青少年科技竞赛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他相信经过各所学校、各个课题组的精心准备,论坛会精彩纷呈。


(资料图)

成果展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速溶型聚维酮碘的工艺研究》成果展示。展示学员:黄翌梅、廖彧、代静(重庆七中)。点评专家:重庆大学谭陆西副教授。

成果展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硅藻土/LD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成果展示。展示学员:蓝若婷、叶思齐、刘雨桐(重庆一中)。点评专家:重庆大学张育新教授。

成果展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基于文化动力理论的城市历史街区功能再造(以磁器口古镇为例)研究及改进方案》成果展示。展示学员:余卓尔、林倩如、李舒窈(南开中学)。点评专家:重庆大学王思敏博士。

成果展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可见光响应的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成果展示。展示学员:邓淦、陈俊余、张迩瀚(重庆八中)。点评专家:西南大学赵刘斌副教授。

成果展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丝素水凝胶负载TRAIL的性质》成果展示。展示学员:黄文馨、刘沚馨(南开中学)。点评专家:西南大学李豪博士。

成果展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移动机器人设计与可燃性气体泄露源追踪定位技术的研究》成果展示。展示学员:袁鑫蕊、付桐乐、夏羽欣(凤鸣山中学)。点评专家:重庆科技学院柏俊杰教授。

成果展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马铃薯EIN3/EIL基因家族鉴定及功能分析》成果展示。展示学员:关炫廷、谢立桢、杨子砚(重庆一中)。点评专家:重庆大学董攀副教授。

成果展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基于QTY编码设计新型蛋白受体用于炎症风暴治疗》成果展示。展示学员:喻之骜、郑茹予、张钊源(重庆八中)。点评专家:重庆大学孙昌法博士。

成果展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智能电动平衡小车》成果展示。展示学员:张祥睿、杨迪雅(重庆七中)。点评专家:重庆大学徐奇伟教授。

汇报结束后,专家们惊叹于同学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与执着,也为他们收获的科研经历、科学素养以及展示成果点赞。

重庆市第十一届雏鹰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重庆七中供图)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创新学院主任杨颖谈到,“雏鹰计划”将继续创新培养模式,积极展开高校与中小学间的合作,为培养更多“科技”少年贡献力量。

据悉,基于“未来有用之人,应当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品格和创新能力。”这一理念,重庆七中以“AI科创”特色品牌为依托,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为学生搭建更多认识世界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致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发创新能力,助力成长成才。(罗伟强)

推荐内容